读张晓风的文字,一次便爱上的当然绝不仅仅只有我。在张晓风吧里有过一个调查,是关于从哪篇文章开始接近张晓风的,喜欢她的读者们给出了很多答案与故事。
有人说,是初中时读《母亲的羽衣》,开始喜欢上她的;
有人说,是从《敬畏生命》开始,从此便爱上了她的文字;
有人说,缘于《地毯的那一端》,讲诉她和先生的感情,细腻而感动;
有人说,是《春之怀古》,在语文考试的阅读中遇见,读后久久不能平静;
有人说,是98年4月大一时,去逛新华书店买的一本浙江文艺出的选集,读好多次了。接触第一篇就是那本书的代序:《给我一个解释》;
有人说,不是很记得了,是《不朽的失眠》么?还是《只因为年轻啊》,或者《星约》、《玉想》?只记得她的文章让我重新思考人生;
……
一直觉得张晓风是身处凡尘,心在云端的女子。她的思绪,来源于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却因心中有情,所见万事万物也皆有了情。或许一路的顺畅,让这个女人完好的保存了少女心,她对生活充满了好奇与热爱,生活也给了她足够的美好。余光中曾称她的文字是“柔婉中带刚劲”,是的,看似柔软,实则充满力量。
《种种有情 种种可爱》里收藏了很多我喜欢的篇目。如《我在》,一提到这篇散文,便会不自主的想到那段:我在,意思是说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里。几年前,我在山里说过的一句话容许我再说一遍,作为终响: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这段话,我曾无数次的用在了文章里,灌入朋友的耳朵里,觉得充满美好,又独具力量。又如《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里的那句,我是我,不以公斤,不以公分,不以智商,不以学位,不以畅销的“册数”。我,不纳入计量单位。多么“任性”,又多么可爱的女子。读着她的文字,早已忘了,她也老了,今年74岁了。是文字让她永远年轻。
她从水饺店,谈到世间的种种有情;从卖蜜豆冰的说到人间的种种可爱。她总是善于从细微的生活里,窥探趣味的人生,并且充满诗意。
“有一天,车过中山北路,劈头栽下一片叶子竟把手里的宋诗打得有了声音,多么令人惊异的短句法。”(《种种有情》);
“我喜欢看那两个人合作无间地一个擀,一个炕,那种美好的搭配间仿佛有一种韵律似的。那种和谐不下于钟跟鼓的完美互足,或日跟夜的循环交替。”(《韭菜盒子》);
“如果有一天,我因生命衰竭而向上苍祈求一两年额外加签的岁月,其目的无非是让我回首再看一看这可惊可叹的山川和人世。能多看它们一眼,便能多用悲壮的、虽注定失败却仍不肯放弃的努力再解释它们一次,并且也会欣喜地看到人如何用智慧、用言词、用弦管、用丹青、用静穆、用爱,一一对这世界作其圆融的解释。”(《给我一个解释》)。
寒假,寻一安静角落,再一次读读张晓风的散文,和一年前的感觉又不一样了。《种种有情 种种可爱》文字美,插图也很美,甚是喜欢。愿所有身处凡尘,心在云端的女子,都能够安然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