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368 年,朱元璋覆灭元朝并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大明历经十二世,传承十六位帝王: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
北京的十三陵是明朝的皇家陵园,明朝的皇帝都下葬在那里。但为何明朝的16位皇帝,十三陵却只有13座陵墓呢?
那是不是有合葬的?还是说有不愿意葬在那里的?其实都不是。下面我们就说一说这三位没有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
第一位:朱元璋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是安徽凤阳人,他领导的军队在1368年8月攻陷了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时,他也称帝建立了明朝。但是,有一点要说明,他并没有把首都定在元朝首都的所在地北京,而是改在了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他把都城设在南京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在攻打元朝的时候,总指挥部都是安置在南京,一是可能他是安徽人,南京离家乡近,气候什么的比较相近,住得比较习惯;二是指挥机构在南京,直接改成政府部门也简单方便,搬家毕竟麻烦。
在他执政期间,也有迁都的想法。不但想过迁到北京,更离奇的是想迁都到他的老家凤阳,甚至连宫殿都打造得差不多了。但这个已经开建了六年之久的“首都”最后却被朱元璋自己给否决了。至于原因,这里就不细说了。
由于这个原因,他在1398年去世时,自然就下葬在了南京,而不在北京十三陵了。
第二位:朱允炆
这第二位皇帝按理说应该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是,这位朱允炆却是朱元璋的孙子。当然,也是长孙。
朱元璋的太子是朱标,也是朱元璋的长子,朱允炆是朱标的长子。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与朱标都是马皇后所生,也就是说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朱元璋说,朱棣是他所有26个儿子里最像他的。如果说需要开疆拓土,非这个儿子上不可。
话说这个朱标,生性温和,打仗肯定不行,但管理国家却是最为合适。只是没想到,当了25年太子后,老子还没死,他却先拜拜了。
这太子死了,那皇位该怎么继承呢?这着实让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犯了难。根据礼法,大致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常规的做法,太子死了,那就重新立一个太子吧。如果这样做的话,朱棣就100%被确立为太子了。第二种做法就是朱元璋所选择的。他决定不改立太子,而是直接立已故太子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同时,为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他把其他的儿子全部封了藩王,派往边疆,一人驻守一个城市。这朱棣就被安排到了北京,为燕王。
在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继任为明朝第二任皇帝,年号建文,后世也称其为建文帝。
朱允炆上任后,有大臣就建议说,那么多个藩王在全国各地,都手握重兵,对国家安定反而是一个不安定因素。如果有人一冲动,起兵谋反怎么办?朱允炆想想也有道理,就在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削藩运动,目的就是要削弱这些个藩王手中的权力。其实,这朱允炆是聪明人,他也看出来在北京这个叔叔有些不安分,迟早是个危险因素。也可以说,搞削藩运动主要也就是针对他。
为了不让朱棣感觉到主要是针对他,朱允炆采取了智囊团的意见,也从其他藩王开始。其实,这些个藩王,最有野心的也就朱棣。其他的藩王面对这个削藩运动也没怎么抵制,因此进行得还挺顺利。
这朱棣一看,形势不对啊,按这个进度的话,很快就要削到自己头上了。在整个削藩过程中,他一直是处于“装死”状态,让朱允炆感觉他并没什么动静。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他却是在暗中厉兵秣马,准备起义了。正当其他藩王都处理差不多了,准备向朱棣动手时,他起兵了。
当然,起兵总得有个理由吧,你要是说我就是造反,就是想当皇帝。那你不要三天就会被全国的藩王给灭了。他起兵的原因是“清君侧”。什么意思?就是说皇帝旁边有逆臣,称着皇帝刚上位还搞不太明白时,天天在忽悠皇上,让皇上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比如说“削藩”这些事。
我们前面说了,朱棣是善于打仗的。就这样,凭着编造的理由,加上一些运气,没多久就从北京攻到了南京。到达皇宫时,看到了宫中正经历一场大火,不但宫殿被烧了,这皇帝朱允炆也不知下落了。
此次事件,历史上称其为“靖难之变”。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大家都能够想得到,朱棣就成了明朝历史上第三任皇帝。
靠这种非法手段抢来的皇位总是坐得不太安稳,况且这前任皇帝还不知跑哪去了,是烧死了还是跑了,没人搞得清楚。
因此,在朱棣在位期间,一直在暗中进行着寻找朱允炆的行动。有说他安排郑和多次下西洋,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也是重要的目的之一。因为,有人说这个朱允炆很可能在朱棣攻入南京时就先从水路逃跑了。
基于上述原因,这个建文帝朱允炆是属于下落不明,他在哪里去世都还是一个谜,更不用说他的墓在哪里了。一切的一切都还是传说。比如,福建宁德的上金贝村出土的一座古墓可能就是建文帝的安息之地,而这一观点在考古专家的多次调查中逐渐得到支持,广泛传播于民间。
第三位:朱祁钰
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他宠信宦官王振,他亲自率兵出征,去攻打那势头正猛、逐渐强大起来的蒙古瓦剌部,谁能想到竟然发生了土木堡之变,结果兵败还被俘虏了。
这消息一传开,朝廷里那叫一个乱套。这皇帝都被捉了,那还了得。当时朱祁镇被关在瓦剌部的牢房里,眼巴巴地盼着明朝的军队来救他。
可就在这个时候,宫里传来了消息:他弟弟朱祁钰做皇帝啦,还封他当太上皇!
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朱祁钰就登上皇位喽。即:明代宗, 后称景泰帝。
朱祁钰当上皇帝,反而是救了朱祁镇一命。这瓦剌部一看,我们捉了明朝的皇帝,人家马上立了个新皇帝,国家照样运转,我们这不是捉了个寂寞吗?
就这样,朱祁镇被瓦剌部给放了回来。
本来嘛,这朱祁镇能够活着回来就已经很知足了,并没想着要重新争回皇帝之位。没想到,这朱祁钰是想太多了,或者说是有一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觉得,这个皇帝哥哥一回来,自己的皇位就不牢靠了,必须得控制好这个哥哥。
有这样的想法,就会有相应的行动。他就把这个刚回来的朱祁镇给软禁了起来,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活动,不得出门,生活也受到各种限制。总之,就是过着比普通老百姓还不如的生活。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朱祁镇想,这日子没法过了,还不如想办法重新守回皇位,自己当皇帝算了。
反正日子都过不下去了,说干就干。他想法联系了原来的旧臣,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坐上皇位。
重新当上皇帝的朱祁镇,把替自己当了八年皇帝的弟弟朱祁钰废为成王。就这样,明代宗朱祁钰的陵墓自然也就不可能在十三陵了。而是被葬于北京西山的景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