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她们班老师找到我说,晚上开家长会的时候,想让我做一个分享,说一说,在双减政策下,我们怎么做。
听到这个,我一阵头大,我哪里会分享什么?只能跟老师说,家长会让她爸爸来,孩子想让我在家陪她。哪知老师直接说:“那我跟宝贝说一下,晚上让您来开家长会。”然后,孩子就同意了。。。
没办法,硬着头皮也要上了。
其实,都是家长,我还是比较心虚的。然后从接到任务,到上台之前,我都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了,害怕自己在老师和家长面前出丑。
上台后,按照之前的底稿,说了一些话,其实老师应该也不会要求我说太多吧,要不然她应该给我多一点时间准备的。
虽然简简单单讲完了,但是心里还是紧张,害怕出错,说错话。虽然心里有了底稿,但是上台之后,发现自己全市天马行空的讲,想到哪里讲到哪。
也许人都会自我反思,也许只有我会在半夜的时候还在后悔自己白天的行为,还在回想,自己应该这么讲,不应该那么讲。
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应该这么说:
(首先,对老师的邀请表示感谢,我忘记说了)各位家长朋友们,各位老师晚上好,我是***妈妈,非常荣幸蒋老师可以邀请我做这个分享,也非常高兴在这里用这种方式和大家认识,交流一下育儿中的各种坑。
刚才听到爸爸们分享了孩子令人难忘的一些行为举动,我相信很多家长会有同感,因为我的孩子也在半夜十一点等我下班等到睡着还不愿意上床,一定要等我回家。我也体会到孩子愿意帮我拿东西,让我轻松的跟在她后面,还时不时回头问我:“妈妈,你轻松吗?”。也经常剩下自己最爱吃的零食,只为了留给我尝一尝。这些行为,真的很暖心,很感动!
刚才老师说,很多家长的愿望很简单,只要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这个目标是低目标还是高目标呢?
我也曾这么想过,只要她快乐健康就行了,仿佛这就是最容易达到的目标,相比于其他家长希望孩子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好像这个目标确实不高呀。
前两天遇到一个家长朋友,她的小孩子转学了,问了一下原因,说孩子在班上跟不上节奏,自己什么都不会,然后就不爱跟同学玩,不开心。
孩子因为跟不上节奏,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不能融入集体中,所以不开心了,那么作为家长,这个时候,快乐的这个目标是不是不低了呢?你是不是要很努力的帮她跟上节奏,学会这些技能呢?还是让他换一个环境,让他与和他一样不会的孩子一起继续不会呢?这时候学不会,那长大了以后呢?工作了以后呢,一直在降低自己可选择的空间吗?一直在躲避吗?
现在看来,快乐确实不是一个低目标。
有人说那要看孩子是不是在意老师的表扬,有些孩子不在意所谓的成绩。
我觉得,不是孩子不在意,而是孩子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都做不到,于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希望获得老师的关注。
双减政策下,好像作业减少了,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其他活动,全面提升各种素养。
但是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不再重要。相反,这种环境下,学习成绩好的,又能够全面发展的人会有很大优势。
双减政策出来了,但是高考依然还是竞争激烈,不会因为双减而降低竞争性。那么高考选择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原来是只看高考成绩,而现在,除了成绩突出,还需要你身体健康,积极向上,思想正直。这些不是说的,而是也通过一定的指标考核,比如体育成绩也纳入考试,比如参加各种竞赛又有加分,比如要求要做一定量的义务劳动等等。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想想,我只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个目标怎么实现。
她既要身体好,还要快乐。身体好,离不开锻炼和饮食。锻炼,学校有目标 ,比如跳绳多少个以上,有的初中孩子,一分钟可以跳两百多个,有些只能跳六十个,我不要求她很厉害,但是更不希望她在对比中受伤,总是做垫底的那个。这样她不会快乐!
学习成绩也一样,她不需要很厉害,只要能够跟得上就行,但是学习跟不跟得上,跟她从小养成的习惯关系太大了。有些小朋友在学校养成了习惯,每天及时复习当天知识,巩固练习,然后就记下来了,好像不难。难在于,有些孩子放学后只想着玩,看电视 刷手机。
所以趁孩子还小,让她养成一个好习惯,可以让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真的能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才是我们快乐的目标。
所以,健康快乐,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具体的高度,要看孩子能达到的层次,我们希望他可以尽力做到最好,这样才不会在她长大以后来抱怨,当初我妈没有逼我一下。当初我妈纵容我一度沉迷游戏那种肤浅的快乐当中。
我们要相信,孩子们是希望自己变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希望成为有用的人。只是她们暂时还不能控制自己,没有体会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这些目标后带来的快乐。
而,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在每天都小事中,体会成就感,才会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在失败面前能够站起来,积极的寻找努力拼搏的快乐,而不是堕落到低层次的快乐当中去。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请大家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