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由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得撰写,演绎了一个心理咨询疗程的标准模板。我将从不同角度,将本书拆分成不同的部分与大家分享。
今天来谈一谈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这个三位一体也代表了人的结构。
所谓儿童自我状态是由同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比如刚出生时所具备的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等。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因此,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作出反应,并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
儿童自我状态包含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两个部分。自然型儿童拥有婴儿基本情感和行为,而适应型儿童需要学到的是一种生存策略,并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父母和其他人,这意味着每一个婴儿必须学习如何调整他的基本行为,来应对自己所处的初始状况。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他们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因此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父母状态”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这些观念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书中提及了挑剔型父母,如果把这类父母状态想象成一个法官,这个法官一直在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然后就能顺理成章的惩罚他们。在这种状态下,有的人会惩罚别人,有的人会惩罚自己。然而没有一种批判会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会比自己更严苛。即便是对自己轻判,这种谴责和惩罚也可能伴随一生,变成无期徒刑。
成人自我状态是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发生的现实情况。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它们已经演化了千百年,所以每一种状态肯定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不过,我们可以说的是,“成人状态’有它的特殊重要性。
在儿童状态时,你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好的坏的都有。你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可你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当你处在父母状态’时,你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就没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才能更好的了解自我。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想法而不马上驳斥。
当然进入成人自我状态很难,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我们在另外两种状态时,像父母或儿童一样行事,几乎不需要去思考,因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说什么。另外还需要克服行为和情绪上的条件反射,为自己负责从而意识到对自己是有主权的,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有力量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