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场人生中重要的大考,我们寒窗苦读十余载,所学内容均是“科学”,而用“命运”——这一充满“玄学”色彩的词汇去定义高考,总是有些冲撞感,可偏偏大家又对“高考决定命运”的这一说法深以为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么问题来了,高考所决定的命运,究竟是什么?
一
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奈何成绩不高,分数只够去四川的一家三表院校学习电视编导。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重读。当时有几位耍得来的朋友,考的都不尽理想,于是也大都选择了重读,仅剩一位——这里姑且叫他B君,毅然去了北京的一家普通的二表院校。
那年夏天,我们在B君的升学宴上喝了个大醉,B君一边给我们倒酒,一边说羡慕我们敢于重来一次的勇气,我们端着酒杯,说还是羡慕B君敢于继续前行的勇气。的确,无论是重来一次还是继续前行,其结果都是难以预见的,在成绩“不理想”这个大的前提下,每一种选择都是勇气。
醉别B君,我们正式进入了重读的日子。虽然在官方编制上,我们重读班仍然叫做“高三X班”,但在其他高三学生的语言识别体系中,重读班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高四。与高三相比,高四似乎是一条绝路,不成功,便成仁。于是每天做不完的题,睡不够的觉,上不完的自习。当时我们最常讨论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没选择重读,是不是已经像B君一样,在《魔兽世界》里开心的纵马驰骋了?
无论如何,第二次高考终于来了。二次上场,远没有第一次那么紧张,想到这非人的折磨即将结束,反倒是多了一丝兴奋。最终结果,好在是大家都有进步。原本没考上二表的,这次考上了;原本考上二表的,这次考进了一表;原本没考上名校的,这次也考上了名校。皆大欢喜,如释重负,我们像脱了缰的野狗,在那个夏天肆无忌惮的喝酒吃串泡网吧。B君暑假归来,我们照例不醉不归。我们一边给B君倒酒,一边说羡慕B君少受一年煎熬,B君端着酒杯,说羡慕我们付出终有回报。
至此,各人的“命运”,似乎在这互道羡慕之间,蔓延开来。
二
我考上的大学,不在985之列,亦非211之间。但总比当初那个不知名的三表院校要强上太多。更重要的是,我在这所大学里遇到了我当时的女神。
与我不同,女神之所以进了这所学校,实属高考发挥失常,据她后来所说,虽然当时考不上清北,但进个985、211什么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奈何考场上过于紧张,也就发挥了六成功力,来此念书实是无奈之举。我曾问她,为何当初不重读,她的回答与B君一样——没有重来一次的勇气。
出于对这次高考失利的不甘,女神本科四年里一心向学,终于在毕业那年考进了北京一所名校攻读硕士。此时,当年同样选择继续前行的B君,也在本科毕业时考上了硕士研究生。而我们这几个选择了重读的人,则都匆匆就业,再没勇气继续深造了。有的去了私企,有的考了公务员,我则是回到县城,在一家国企当了职员。
至此,各人的“命运”,似乎已朝着不同的方向,继续演绎。
三
我和女神正式确认恋爱关系,就是在她硕士即将毕业的那一年。她在北京,我在东北边陲的一个县城;她在名校读研,我在国企当一名基层职员;我们用手机和网络谈一场不被看好的恋爱。幸运的是,女神毕业后,来到了我的县城,成为了我的妻子,而我努力工作,终获领导赏识,工作岗位从县里被调到了省城,妻子自然一并跟了过来。
此时B君也早已取得硕士学位,并在北京一家国有厂子里做技术,只是由于薪水不高,完全盖不住雾霾的侵害,于是喊着“逃离北上广”的口号打道回府,同样在省城找了一份差不多的工作。而之前的一众好友,也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开始了新一轮折腾:原本在私企上班的,由于企业倒了,想换一份安稳的工作,便又刻苦一番,考了省城的公务员;原本当公务员的,又觉得太安逸了,浪费青春,于是毅然辞职,来到省城,在一家看似颇有前途的新兴企业当任职。
至此,各人的“命运”,似乎又从不同的方向,汇往一处,殊途同归了。
四
所以,最初的那个问题——高考所决定的命运,究竟是什么?我终于在这些事情之后,理出了头绪。
如果彼时我们都没有重读,或者B君也选择了重读,那么我们这些年会经历些什么?此时又会身在何处?会不会比现在更好?没有答案。唯一确定的是,如果我没选择重读,确然是不会遇到我妻子的,而我妻子若是选择了重读,也确然不会被我遇到的。
所以,高考其实决定不了什么,它所决定的“命运”,只是你会去往什么地方,经历什么事情,遇见什么人,至于这个“命运”的好与坏,则没人可以评价。
你人生的精彩程度,最终还是要用你一生的时间去演绎。
�F6\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