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很想写写关于“茶”的小心得,虽然在行家眼里无异于有些班门弄斧,那就权当我是博君一笑,望茶人前辈们莫怪我肤浅。
记得刚接触茶的时候,就深深爱上了“茶”这个字,也喜欢上了与茶相关的工作。
识茶,泡茶,品茶。
无形之中,茶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许它并未给我带来多少物质的好处,但却能像书本与文字那样,成为灵魂中的一种不可或缺,所以很感激自己能与茶结缘。
元稹有一首《一字至七字诗·茶》,一语道破了茶之真谛。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
茶之文化,长于中国,源于中国。
一片树叶历经几千年历史的变迁与更替,融入了平常的生活中,并且一直留传至今,却仍旧没有丝毫改变。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这是北宋诗人梅尧臣怀念和评价陆羽的一句诗,之后被人们反复引用。当陆羽所著的《茶经》一经问世,便又将茶文化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中国俗语中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便占据了一席之地,还有古代文人墨客喜好的风雅消遣“琴棋书画诗酒茶”里,也有茶。这两句俗语中,都离不开一个茶字,如此足以表明,茶之一字,在中国文化中所代表的重要性。
“茶”字拆开,上为草,下为木。
人生于草木之间,活于草木之间,死后亦于草木之间,草木即天地,预示着一种万物相合的境界。
佛家认为,茶能清心,能使内心澄净,从而达到超脱世俗,度己度人的修为境界,故而称“禅茶一味”。
所以僧人参禅之时,茶是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茶即是禅,禅机往往藏在茶中,藏在饮茶时的那份心境之中。
千种烦,万般恼,不妨“吃茶去”。
而茶却不止是常伴僧人的良师益友,它亦的散落在红尘深处,在每一处寻常角落都能遇见它的身影。
隐藏在小巷子里的老茶馆里,高耸林立的办公楼里,或是寻常人家的小院里,皆隐隐透着一缕茶香。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茶无贵贱之分,茶即是生活,因而随处可见。
好茶,一般出自深山幽谷,得益于山野宁静自然、清静,集天地之灵性,采日月之精华,得清风雨露的洗礼,所岀之茶自然秉性高洁,且不入俗流。
泡茶之水,则以山中清泉为佳。
如果实在没有这条件,便只好用纯净水了,城市之中没有选择,大多都是用的纯净水,总比自来水好得多。切记不可用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很重的净水碱,实在不太适合好饮用,更不适合泡茶。
当然,如若有机会,采得一壶晨露,或人间四月的无根之水,静置一夜后,取来泡茶更是上选。最上层的泡茶之水,无外乎像红楼梦里的妙玉那般,收集梅花之上的雪,藏于瓮中,待来年取岀泡茶,口感必定轻浮甘甜,或许还藏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梅香呢。
表示我还没试过,有机会一定要得偿所愿。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茶的性情极为敏感,要想泡得一壶好茶,除了好水和泡茶之人的功夫之外,更要有好的茶器,将色泽清亮的茶汤盛在素净而淡雅的杯中,极为赏心悦目,光是看着就已然醉了三分。心情愉悦了,心境自然好。
而想泡得一壶好茶,最是与人的心境有关。
什么样的心情,茶便会呈现岀什么样的滋味,心苦则茶苦,心甜则茶味甘甜。也所以,泡茶之人最是讲究心境宁和,犹如悟禅修行的僧人一般。
喝茶之人,要想品一杯好茶,更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心境。
内心平静安和,方能品岀茶的清香与味道,若是心情急躁暴怒,一碗茶汤咕嘟全下了肚,却毫无滋味,那无异于如牛饮水,等于浪费了好东西。
一杯茶汤,清而味甘,香高而淳。但在这之前,须选择一个静坐无为的时候,清闲而心静的时候。
喝茶,其实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能在世间沉浮之中,选择清淡和超然,更是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
人生亦如茶,犹如一片树叶落在万千世界,飘摇不定,浮浮沉沉,直到最后回归平静,回归本真,回归茶原本的模样。
但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不同,新茶的种类越来越多,市场上的价值自然也不径相同了。
不同的茶分不同的等级,不同的价格,富人喝的是好茶,拼的是身价,平常百姓喝的是次茶,品的是生活,图个闲散安逸。
其实,不管什么层次与等级的分别,不过由是人心之欲所产生的阴云幻境罢了。
茶代表的不是身份与地位,也不代表金钱与物质,可是,茶到底代表着什么呢?
也许,茶什么也不是,茶就是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