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利用两节课讲了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不太专业的我讲的费劲儿,学生们也听的不太起劲儿。
第一节课解决了本课生字和第一首古诗《暮江吟》。导入时我采用让同学们回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然后出示了一副落日江边的图片,进而带到本课主题。 第二节课分别讲其余两首古诗《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古诗的诗意并不难理解,但即景抒情,理解古诗的内涵是难点,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古诗课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处理本课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时有很多漏洞,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一, 急于求成
第二课时《题西林壁》用的时间太多,《雪梅》的讲解草草了事。后面这两首古诗都有告诉我们人生哲理,但我发现在引导学生们说的过程中没有给他们太多思考的空间,比如小组讨论或者多请几个同学说一说。时间关系没有等他们完全的理解我就已经出示了古诗蕴涵的道理,坐享其成让他们印象并不深刻。这也是下次再讲类似的内容时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准备不充分
课前我也查阅了有关这三首古诗的讲解,从作者,诗意到哲理。但是在上课中间就会发现很多备课的漏洞。比如针对《题西林壁》中庐山的介绍,比如讲完《雪梅》,没有准备一些相关道理的故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这样的故事让同学们加深印象。上好一堂常态课需要准备的内容也是要面面俱到。
三,过渡依赖课件
教学中使用教学媒体已经成了我依赖的一种教学方式。图片的呈现让同学们对古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讲课文思路更清晰也更方便。但是课件也使整节课都很被动,一直在跟着课件内容走,出示什么讲什么,摸不到重点。课件不是辅助作用而成了主要作用。课件上重复图片或内容多也是造成这节课时间不够用的根本原因。
四,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教师的有效引导能让学生思路清晰,思维活跃。讲到《题西林壁》的后两句,由浅入深进行分析时学生们显然没到想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者“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 这一层面。情急之下就直接出示了道理。 没有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也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讲《雪梅》这首古诗时,时间关系也是很快就出示了古诗的哲理。如果让学生们讨论得出一定会让更多学生理解。也能兼顾到程度不太好的学生。
课后针对本课不理想的地方我又对学生进行了强调。往往想要节省时间的时候因为不理想而又浪费了时间,事与愿违。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吸取经验,认真备课,用心钻研,脚踏实地的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