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写这本书和我的感受
好好学习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临界知识”,围绕这个知识,掌握最底层的逻辑和那些具有爆发力的知识。周知,对同一个概念,每个人理解不同、掌握不同、应用也不相同,所以归根结底,掌握哪种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却是因人而异。在此基础上,强调反思、记例行日记,结合周总结、月总结、年总结、阶段性总结,在自有基础上、在实践、反思、行动正向循环中取得进步获得成长。最后一章提到了有启发的几个思维模型给我们带来的触碰和可学习性,是从各学科中抽象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型,清楚地明白并践行和相信这些理论对日后的具体化场景,问题解决都有思路提供。正如查理·芒格如此掌握基础模型般,我们亦应总结我们常用的和易被生活谬误所误导的模型,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体系—库”。
那些临界知识如何找,如何掌握。对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临界知识,得到灵感、启发,理论反复被实践证明而得以更深刻理解和应用,这些在头脑中形成的“心里表征”。掌握那些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把它用活,就是目标。
一个检验对理论理解程度的方法是“费曼技巧”,但真正要在实践中应用,场景触发对应理论则是需要实践和刻意练习。需要积累。
这些功课我做得都不够1.概念理解。在看书过程中浅尝辄止,对不懂概念不去查资料弄清楚只是形成帮多的囫囵吞枣。时常摆脱不了默读的陋习拖慢阅读速度,减慢大脑主动思考的进程。tips在阅读中眼睛抓关键词和整句,重点放在理解不理解上而非阅读完即止。更进一步,要思考为什么,为什么不。《如何阅读一本书》提到,在理解基础上要发问和质疑,否则思考能力无用武和锻炼之地。
2.另外,思考和自己的联系,以用为目的时,时刻把握这个原则,我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怎样应用?写在本本上计划安排锻炼和运用时间。为我所用。这个过程则包括接下来的应用、反馈、反思、提升循环。凡是理论、致用类书籍以用为目的,大体应用这些方法,重复。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影响是,反思日记,反思,加以时间积累,时间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