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商”这回事,可能和从小家庭教育耳濡目染有很大的关系。印象中,我12岁之前几乎没用过钱。那时候普遍穷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是和父母的态度有关,初中之前,我的吃穿用度都是父母提供,给什么吃什么,买什么穿什么,从来没有自己支配过钱。看着别的小朋友有零花钱也羡慕,跟父母提过,得到的回复是:“别的小朋友是家里没人管才给他们钱,你需要啥我们都给你买了,我们给你买的啥不比他们的好?”我这种乖巧的讨好型人格自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面抗争过。
在体制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影响下,我长成了一个“朴实”的姑娘,以为女孩不需要打扮,内在美才是真的美,外表美的都没内涵。
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我也总是太理想或太会自欺,喜欢把金钱和其他东西对立起来。觉得有钱必然无德,为富必然不仁,认为有钱人的爱情必定俗不可耐,穷人的爱情才如水晶般纯粹。
只要一扯到钱的问题就把自己弄成一副林妹妹的高洁模样,现在想起来自己都想呸自己两下。不看重的自然就不会刻意去追求,无欲无求不争不抢,所以我穷的天经地义,丑的理所当然。
当然,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没见过世面,没有见识过好东西,没有野心和欲望,自然就没有赚钱换取好东西的动力。
在三十岁之前,我对待金钱一直都很被动,被动就表现在,只是安分守己的工作,心安理得的拿工资,而不去想其他的赚钱渠道。
我大概是一个比较晚熟的人,到了三十岁之后,才突然掉入现实的坑里,开始认真的考虑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我发现自己以前津津乐道的东西,并不足以支撑自己体面的行走俗世,人生中可以得到快乐或幸福的渠道,或许不是金钱铺成的路面,但却少不了金钱的点缀。心情愉悦这件事情,自然是和钱有一定关系的,虽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可是如果终日为生计发愁,大概也是很难愉悦起来的。
昨天和朋友聊天,说到有人去外地去买房子的事情。我们这里马路边也一直有发宣传单,到威海买房,到青岛买房什么的,我一直不太想的通,会有几个人到外地去买房呢?朋友很无语,觉得我脑袋有问题。可我就是想不通啊,有钱干嘛跑那么远买呢,租售都不方便。朋友耐心的给我列举了三个地方十年前和现在的房价,然后就是一副再不明白你就去吃屎的表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实我也想到这个原因,只是觉得换作是我不会去做,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做有风险的事情,我的性格里没有这种冒险的因子,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穷人和富人的思维不同。穷人追求的是安全、舒适及稳定,而富人追求的是机会、发展和事业。我们舍不得跳出舒适的温水区域,自然也就领略不到大海的波澜壮阔。
朋友这种跨过了为金钱烦恼这个坎的,不一定就是说有钱到富可敌国的地步,而是对待金钱的态度是相对理智的。他们很少把金钱挂在嘴边,不会发出“有钱真好”这样的感慨,也不会说出“挣钱真难”这样的哀嚎。他们会理性的分析,根据自己的财产及手中的资源,默默的规划未来,合理的支配收入。懂得失,知进退,他们并不是把金钱看的很重,却会把挣钱当作很重要的事情。
你看看,这才是对待金钱正确的态度,认识到金钱的好处,不把金钱看的高于一切,却认真的去赚每一分可以赚到的钱。如果像我年轻时那样,做什么事情先把自己和金钱撇的一清二楚,被动的等着天道酬勤,大概永远都不可能会赚到很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