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已经大学毕业,但我仍清晰的记得,初中语文老师为全班同学读过的一篇文章:永远要坐第一排。
永远要坐第一排,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要逼自己保持最认真的态度,做万全的准备,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个瞬间会不会受到来自第一排更前方的“挑战”。
我性格内向,在可以选择的时候,我更愿意坐在中间,或者后面的位置。但那也意味着,我选择纵容自己的“内向”,安然的缩在“性格”这个看似没有破绽的借口里。
但外向型性格终究是更适合社会要求。作为一个内向的人,习惯了扮演倾听者的角色,通过独处获得能量,也总被误解为性格软弱,没有主见,故而成为“软柿子”,也很难理想化的扩大交际圈。
但还好我记住了那篇文章:永远要坐第一排。我成为了工作中外向型性格,交往中倾听型内向性格的人。
举个栗子。大学时,有一门课程需要团体协作,每个team完成一个课题,在分工中,我分到了讲解的工作——因为其他的朋友们也相对内向,幕后职位分工完了,只留下讲解,那么,这个第一排,我来。
⇨1 准备,保证万无一失
课题选定为研究叶赫那拉·杏贞(慈禧)的政治生涯,在接到课题,一直到讲解的前一天,我从网路上下载、筛选信息。从杏贞入宫到成为皇上身边的贵人,再到她时期的咸丰、同治皇帝,再到成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世影响,备了足足20页稿件。讲解的前一天晚上,还在根据讲解内容,把其他员工制作好的ppt不断修改精良,直到确认讲解时万无一失,凌晨2点才终于睡去。
⇨2 展示,秀出完美的自己
讲解的这一天对整个小组来说,都至关重要。各个成员的付出能否得到肯定,这一门成绩会不会被严肃的导师挂科,将由我的舞台表现来定格。
打开ppt,准备好稿件,依次感谢小组成员的付出之后,讲解开始。由于准备充分,我搜集的大量资料几乎没有派上用场。不同于其他小组依照ppt照本宣科,每点击一页ppt,我都对即将讲解的内容了如指掌。讲解慈禧的一生,同时穿插了数个慈禧的后宫趣事。得益于高中时期受过专业的播音主持训练,整个讲解过程行云流水,结束后严肃的导师提问也对答如流。
几乎没有悬念,我们的小组以最高分结业。所以,充分的准备,自信真诚地展示,足以推翻固有的“内向呆板”,为你的成功助力。
⇨3 推动,走出舒适区
内向的性格让我更善于时刻“趋利避害”。即便在小组分工中也是。虽然被选为讲解人,但内心,我更愿意做风险小,付出更少的资料搜集或ppt制作工作。但当我别无选择,我只能走出舒适区。当时的走出舒适区,出于被动,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我发现主动走出舒适区,如主动担任学习委员,申请主持比赛活动,甚至主动改变生活方式,坚持早起,都会为内向性格带来的固化生活模式,带来新鲜的体验,甚至更多机会。
⇨4 练习,铁杵也能成针
那一堂最高分的讲解,离不开生活中积累的无数次练习。
为了不丢下播音主持的底子,早起,在学校的湖边,我练习吐字归音,看到喜欢的文章,朗读下来分享给好友,练习语调音色。也常备高跟鞋,为了不在闲散的生活中丢掉仪态。
当万事已然具备,东风一起,水到渠成。
我还是那个倾听型内向性格的我。生活中是个好听众,关键时刻也会给出不拖泥带水的建议。工作中则永远做好准备,随时上场。
性格没有对错,外向张扬,内向内敛,各有千秋。关键的是怎样打破性格的局限,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对于也许同我一样内向的你来说,愿你有属于自己的安然时光,也能自信满满坐在第一排,Catch yourse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