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浅薄,读书不多。
但每遇好书,出于喜悦,也出于装X的心理,总会发到朋友圈里显摆显摆。
这一显摆,还真显摆出了问题。
你就一做销售的,读书有个卵用?
这话很糙,因为说这话的都是糙人。糙人不读书,鄙视读书人。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读书的功利性。
那么,读书,这么高雅的行为,到底该不该有功利性呢?
那就谈谈读书的目的。
学生时代读书,可能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为将来争取到更好的深造机会或是就业机会。当然,也可能是为了少挨骂。
工作以后读书,可能是为了弥补某方面技能的不足,以便能更好的驾驭工作,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当然,也可能是为了少挨骂。
有人读书,是为了打发一段无聊的时光。
有人读书,是为了获得阅读带来的愉悦。
……
阅读是获得优秀技能的途径。
阅读是开阔胸襟,增大胸中格局的途径。
阅读是最便宜最便捷的倾听优秀灵魂的途径。
无论哪种阅读,都是有目的的。
有目的,能满足, 就是有用。
所以,读书本就是一个功利性的行为。不管在生命的哪个阶段,从事的是什么职业,读书都有用。并且,读书的功利心越强,目标方向越明确,收效越大。
到底该读什么书,才能尽快地提升自己呢?
首先,要把“尽快”两个字拿掉。
因为一旦加上“尽快”,读书就成了一个急功近利的行为,这个危害很大。很多人书没读好,就栽在这里。
因为太急着要结果、要成效,而短期内这些又看不到,所以读着读着就没有信心了,放弃了,不读了。
读书,需要一个过程,一共三层:阅读-内化-输出。
第一层,就是读和想。
第二层,是消化。联系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使书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第三层,是应用。把通过读书获得的知识应用于指导自己。
这个过程,就像发酵。必然需要充足的时间,才能充分地发酵,产生出芳香的物质。欲速不达。
好,现在问题变成了“到底该读什么书,才能提升自己呢?”
大体上,书可以分为两类。
一、技能类。这类书传播技能,就事论事,靶向性极强。
比如《魏斯曼演讲圣经》,这个就是教人怎么做好演讲,提升演讲技能的。
比如《让你的PPT会说话》,这个就是教人如何做好PPT,提升PPT制作技能的。
再比如《超级搭讪学》,摆明了是教人怎样以文明的方式耍流氓的。
这一类,读得好,学得好,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匠,但未必能成大师。
二、格局类。想半天,没想好,该起个什么样的名字给这个类别。仔细想想,文史哲知识最大的作用就是陶冶情操,改变思想,最后,扩大格局。就叫格局类吧。
文学类的书。诗歌、小说、纪实文学、散文、杂文,这些书可以使我们获得知识,也带我们领略生活的美,透过文字获得更多的人生阅历,还能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历史类的书。以古鉴今,带我们欣赏精彩历史故事、看尽千年兴衰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认识和思想产生影响。
哲学类的书。此类书着眼于探讨人类最终极的智慧,生命最终极的意义。读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也可以使人胸怀更开阔,目光更犀利。从而,看得更远,不被一叶障目;看得更深,不被事物表象迷惑。
这一类,读好了,可以成为众人仰慕的大师;读歪了,可以成为一个自画光圈、夸夸其谈、骗财骗色的“大湿”。
技能类的和格局类的两类书,都要读,才能使生命具有完美的锐度和厚度。
读格局类的,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读技能类的,可以增加生命的锐度。
厚度不够,锐利就变得轻飘。锐度不够,厚重就显得笨钝。
这两类书,包含的书目多了去了,还是不知道该读哪些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你看,你看,庄子也提到过这个问题。
其实,要解决它,并不难。
方法就是聚焦,根据需要聚焦,根据现阶段的需要来选择读什么书。
选择技能类的书,不要贪多,一定要有方向。
不可不学,更不可埋头乱学。
“百事通不如一技精。”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把方向锁定在目前最需要提升的技能上,和可预见到的不远的将来会用到的技能上,然后按照这个方向去选择要读得书。
比如,我最近有点钱了,可是不会理财,那就可以选择理财类的书,学习理财的技能。
选择格局类的书,可以不那么功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来。
读这类书可以是一种生活的调剂,一种消遣,甚至是一种享受。
这些书,是影响心灵的智慧,其过程如春雨润物,缓缓的平静里,积聚着可以绚烂一个世界的能量。
床头上放着《史记》,睡前,翻一翻,为优美的文字赞叹,为精彩的故事感慨,为人物的命运唏嘘……
读不读书?读什么书?要读多少书?取决于你想做多大的事儿。
把人比作一把刀。
若只要杀鸡割羊,锋利轻盈足够。
若要开天辟地,则必是一把重量与利刃兼具的精冶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