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 随笔-经济大萧条与倒霉的胡佛总统
本书作者曼彻斯特,20世纪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同时是记者出身。这本书和一般的历史书读起来大有不同,某种程度上说更像是在读纪录片。全面而不失精准。讲述了美国1932年至1972年四十年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实景。
美国经济大萧条作为20世纪重大事件之一,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依然是历史经济等学科中的重点。尤其是宏观经济学。但是关于大萧条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解决的,其实学术界也没有达成共识。因为无法复制对照实验。对大萧条最初的认识是通过卓别林,颇有几分以乐景衬哀情的意味。
一战后,美国获得了大量战争红利,在没有怎么出血的情况下,取得了战胜国地位,并且成为世界兵工厂,可谓是挣得盆满钵满。而当时任总统的柯立芝就赶上这么个好时候,放在中国可以类比乾隆爷,赶上好时候了。而柯立芝奉行的古典自由派保守主义与当时美国的经济形势也很契合。一时间政府降低税收,减少利率,鼓励投资。整个国家蓬勃发展。赢得了柯立芝繁荣的评价。一方面,美国的社会生产力也有了显著提升;同时放宽借贷条件。这两点都是经济大萧条的前因。
享有好名声的柯立芝总统,似乎没怎么努力就获得了巨大成就,尽管这个繁荣带有虚假性,但是在他执政时期并没有爆发。他主张绝对相信市场经济,认为政府就应该少管事情,任何问题都让市场自行解决。几百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主要就是大萧条教会我们),一切交给市场,肯定是会出问题的。
接手这个问题的就是著名的胡佛总统。胡佛总统上台的时候,是以绝对优势当选的。一方面他和前任柯立芝都是共和党人,并且有着类似的主张。而胡佛本人还是以慈善著称,在欧洲都享有美誉。入主白宫可谓是众望所归。当然胡佛除了留下胡佛水坝外,就没有什么好名声了,中国初中历史课本上那句每个农民家的锅里都有一只鸡,是令人印象深刻。
然后胡佛总统宝座还没有坐稳的时候,华尔街股市暴跌。接着是股市崩盘,人们挤兑导致银行破产,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整个美国陷入贫苦之中。失业人口达到了1500万。胡佛总统,我猜他蒙圈了。因为不仅他不知道,美国的经济学家也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又该如何解决。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略带夸张的表示,上次这样的萧条要追溯到中世纪的黑暗时期。
曼彻斯特描述了一些生存的窍门,例如用5美分买一杯咖啡,再要一杯免费热水,放入番茄酱,就做成了番茄汤。其实看卓别林的电影,就会有很直观的认识了。
倒霉的胡佛总统一开始奉行的还是原有政策,拒绝发放救济,平衡财政预算,不负债以防止通货膨胀。至于他本人过着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倒是在其次。对退伍老兵的镇压更是带来一堆骂名。
胡佛开始采取政策,这些政策,其实后来也被罗斯福沿用。
首先,命令福特通用的大公司,不能降低工资,不能裁员。表面上看这是保护了工人利益,但是后果是工厂倒闭。最低工资在经济中并不是一个高明的作法,在和平时期固然可以保障工人利益,而在经济崩坏的情况下,坚持最低工资只能导致工厂倒闭,而工人们连最低工资都领不到了。
其次,加税,征收富人的税收。这一点又打击了富人投资和发展的积极性。
第三,是以工代赈。这一招是古今中外通用的,无论是开凿运河,大量屯田,就是运用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就业率。胡佛水坝也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最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方案》也是这一时期通过。提高关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保护本土经济。问题是美国是需要整个世界市场的。美国提高关税之后,外国也采取提高关税报复。据说当时西班牙把汽车关税提升到了百分之两千(待考)。这一步臭棋,几乎完全摧毁了美国经济。
客观的说,大萧条的经济根源基本和胡佛没关系,那是美国的社会转型,也是有全球经济发展疲软的大环境造成的。胡佛,成了那个背锅侠。胡佛的名字成了一个形容词,比如贫民窟叫做胡佛村,麻袋编的裤子叫做胡佛裤…… 从这个角度来说,胡佛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悲催的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