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粄”就是青团,在我老家也会有人叫“三角粄”。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陌生而又熟悉的东西。有些人你告诉他青团他可能知道,但是你告诉他“艾草粄”他可能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像我认识的一位北方朋友她便不知道“艾草粄”是什么东西。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草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它的做法说简单也很简单,说难也难。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但大多数人喜欢用锤子来舂,舂的艾草泥没有丝,味道更好。而且难也难在这,糯米粉是要一起放进去舂,弄均匀,力气不够大的着实够呛,太累了。但是为了吃也是坚持了。艾草泥和糯米粉揉好面团后,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三角形、圆形和长形等形状,但我家这边更多的是三角形,所以才有了“三角粄”的叫法。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艾草的清香,糯米粉柔软,还有花生的香气,真的很好吃。
每年的清明时节,外出归来扫墓的子子孙孙都喜欢吃“艾草粄”,童年时期的小零食,而且很少吃。长大后更是想念以前的美味,所以,人们怎能不爱呢?
在我小时候,每当到了清明前后就会去摘一些艾草回来,等着我妈做给我吃,虽然吃的不多,就是想要自己家里也弄,不想看着别家的小孩有的吃,而我没有。在更小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常常说出来的话会变成他们逗弄我的笑话。也许是童言无忌,所以大家都并不在意。
小时候看着她们在捏“三角粄”我也很想玩,每次去舂的时候都把地上掉的捡来玩,自己捏出一个三角形来,很有成就感,我也会捏了。而如今,自己长大了,父母不再年轻,自己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想吃的东西可以自己动手做了。这不再是玩玩而已,是要做来吃的。想玩的时候家人说你不会,当你会的时候你便不想玩了。这便是人的奇怪心理。
艾草,它不仅可以做成艾草粄,它还可以直接煮酒鸡蛋,暖胃、温补。除了吃,它还有很多的用处,可以做成艾条、也可以泡脚,还可以艾灸……都是对人体有很大好处的。
如此的艾草,你们见过吗?“艾草粄”你们吃过吗?没有的话,来我家做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