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由抚育幼儿,弃笔三载,回忆祖母,欲发撰文,翻看旧文,方觉惰日久已。但研读未歇,理应偷时汇集所感,集腋成裘,总归有益。新浪网阻,就此续接。
“反”字由两部分组成,“又”是手的象形字,反字左侧是山崖或堤岸的象形。古人临水而居,为了获得更多食物要下河汲水、捕鱼,上岸时需将手翻转抓住堤岸才能上岸。因此反的本意是翻转手掌,后引申为背面,倒推回去的意思。
关于“反”的意思我想到了两个词,古今意义正好相反,但为什么相反,至今没有看到明确的说法,权且再次一议,增加趣味而已。
“百姓”一词在商代是贵族的总称,周朝以后该词就演变成黎民、平民、庶民、社会人之意。为什么有这相反意义的变化?我觉得和朝代的更替有关。五行相克之说是在周朝开始盛行的,周朝以后朝代的国号都是以五行之说的思想来制定的,如商朝是金德,商定义为金德和它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和辉煌的青铜文化有关(青铜器从器型大小和精美技术周朝都不可比肩),而周朝将自己定为火德,火克金。这种思想的根源可以说是就要对着干才能显示自己是正统,前朝贵族被推翻,甚至被贬为庶民或奴隶,贵族的称号后朝贵族也不屑用,中国历经数代朝代更替至今也不曾有贵族留下,和这种思想不无关系。由于中国礼制起于周朝,周朝之前的应该废弃较多,这个词也许就是在周礼以后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了。
“士”春秋以前是武士的意思,是有义务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人。春秋以后,士演变成文士之意,逐渐成了注重个人尊严,有使命感的知识分子的通称。这个词的演变在春秋时期,也和周朝有很大的关系。以中国的朝代更迭史来看一直是崇尚武力的,武力决定了政权在谁之手。周朝是以蕞尔小国的国力战胜了强殷,周工为了稳定并不强大的周朝,首创礼制,以礼制来钳制满潮尚武之人的思想,让大家崇尚火克金顺应天命的周天子。尚武的士得到分封,放下武器,去发展地方经济、文化,如姜尚在封地齐发展盐铁经济,使得分封国逐步强大于周朝,随着周朝的没落,为摆脱周朝的统治,最先冲击的就是周朝的礼制,礼崩乐坏。这时那些士的思想登上历史舞台,可以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多元化,也最辉煌的井喷期,这些士的后裔们创造了辉煌的诸子百家,诸子思想也在各国得以重用,被奉为座上宾。因此士也就顺势演变为知识分子了。
2019.12.3
撰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