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黄时雨•向树木致敬的城市】
花木依房,护门尚认人①,寒暑流易。
士儿
欲静止心平②,断肠声里。
羊角风长星共醉③,刹时趔趄撕林隙。
新亭泣④。宁买好风⑤,新月融气。
无理。无星披起。纵书空燕燕,无护纱碧⑥。
草木本飞尘,无心无迹。
传语风光相暂赏⑦,为何移迹悬白壁?
风池徙。看天地人一体⑧。
走在鼓浪屿的街道上,眼睛不是梭巡美食便是特色建筑,居然在一个转角处看到一个告示牌:原以为是方向指示牌,近看才恍然大悟,却大吃一惊。
单看标题便不寻常:鼓浪屿倒伏古树名木。下面还详细列出了这棵树的历史、当时发生的事情,原因和结果。
除此之外,最下面还用中英文摘录了舒婷的《致橡树》: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个人感觉就像坐了情感的过山车,先是震惊、接着悲伤,随后是感动,泛着泪花眼睛再也不愿意也不舍得离开这块碑,彷佛一离开,这碑文就像宝玉一样凭空消失掉,直到同行的父子两不断地催促……
无独有偶,第二天漫步厦门大学时,也看到了一块碑,不过,这一块碑记录的更多的是人的创举,在碑文旁边展示出的便是被台风摧残的树木之遗骸,触目惊心。这些残迹便是“羊角风长星共醉,刹时趔趄撕林隙”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传说为“护门草”的植物,若是将这种草种植在门边,有人只要从门前过,草就会招呼他。故而又称这种草叫“百灵草”。难不成这种“植物碑文”便是厦门的永久的“护门草”,静静地矗立着,招呼着远方的客人进一步了解这个城市的人文底蕴?
不过,不管是是鼓浪屿还是在厦大,都提到了2016年毫不留情横扫厦门的台风“莫兰蒂”,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最后的处理结果,而且都以碑文的形式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世说新语笺疏》中便提到一则故事,太元末年,彗星出现,孝武帝司马曜心里很反感。晚上,在华林园中喝酒,孝武帝举杯面向彗星劝道:“彗星,敬你一杯酒,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有万岁的天子!”
不禁让人怀疑,莫非长星(彗星)确实接了孝武帝的这一杯酒,尝到酒的味道后便偕同羊角风(旋风)共醉而耍酒疯摧毁密林?
深圳遭受“山竹”台风时,我亲自品尝过其中的淫威,故而非常清楚,台风席卷厦门时的惨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遭受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后还能如何呢?也就只能像西晋末年过江士人一样,因为感念“风景不殊”而“新亭泣”罢了。最多也就仰天长叹一声老天“无理”!
可是,看看厦大的这块碑文就知道,现实生活中还是存在像西晋丞相王导一样的大喝一声:何必沉迷于得失之间,为何不齐心协力,重建家园呢?
回到根本的事件中,“草木本飞尘,无心无迹”,为何要给处在生物链最下端的树木立碑呢?不禁让人觉得这真是一桩奇案。
美剧《心灵猎人》(Mindhunter)根据1996年前FBI探员约翰·道格拉斯(JohnDouglas)和马克·欧夏克(Mark Olshaker)的著作《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Mind Hunter: Inside the FBI's Elite Serial Crime Unit)改编。此剧主要讲述FBI行为科学部的探员霍尔登·福特和比尔走遍全国,审讯连环杀手、想杀手所想、指导当地警探破案的故事。
《心灵猎人》的前几集则反复提到比尔在给警员们培训时提出:“What + Why = Who”的概念,也就是说通过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是这种方式?最后再推导出谁是罪犯。
在通过大量访谈研究各种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明显的这两位探员颠覆了上面的公式而变成:
What +Who = Why
再回到我们的立碑事件中来,既然前面已经提到了为树木立碑的事情(What),也明确指明了事件的主角为厦门人,那么就该提出为什么(Why)了。
是啊,“为何我们会采取这种行为方式,这正是诗人哲学家、神学家常问到的问题。”
正如《树之生命木之心》一书开篇便提到为何要取此书名?这是因为:
在日语中,‘木’指的是生命中的‘树’。西岗栋梁说过:‘树的生命有两个。一个是它们生长在山林中的寿命,还有一个,就是当它们被用于建筑上的耐用年数。’
同样地,厦门为树所立的碑文也有两个生命,一个活在组成文字的碑文中,另一个活在参观者心中。
那么,为何要为这些残木立碑,像对待离世的亲友一样“移迹悬白壁”示人?不觉得这正是体验了我们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一体”的概念吗?
余秋雨先生就曾向季羡林先生询问过道家精髓,季先生的回答就是”天人合一”。确实,季老在不同场合也说过:“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确实,《易经》强调将天、地、人并立起来,而不是西方文化一度所倡导的纯粹的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确实,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在于“成万物”。也就是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
确实,对于如此爱惜树木的厦门这个城市来说,不用说,这些被台风摧残的树木总会有一个安身之处,以更好地延长其作为木材的寿命而继续活在天地间的同时,也活在参观者的心中!
笺 注
①护门尚任人:就是护门草,据说取来此草种在门边,人有从门前过,草就会招呼他。又称“百灵草”。
②欲静止心平:源自古语:“树欲静而风不止”。表示客观事物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
③羊角风长星共醉,刹时趔趄撕林隙:源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78~太元末,长星见,孝武心甚恶之。夜,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星云:「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此处想象羊角风(旋风)和长星(流星)醉酒闹事。
④对泣新亭:源自《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7:西晋末,中原战乱,王室渡江流亡东南。过江人士,每暇日常至新亭饮宴。元帝时,丞相王导与客宴新亭,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对流涕。惟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后因以“对泣新亭”指忧国忧民之情。宋陆游《水乡泛舟》:“悲歌易水轻燕侠,对泣新亭笑楚国。”
⑤宁买好风:反用“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宁愿花钱买好风。
⑥护纱碧:源自王播《题木兰院二首》:“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喻名贵所题,为人重视、赏识。宋孙觌《再至》:“悬知不是唐王播,惭愧高僧护碧纱。”
⑦传语风光相暂赏:源自杜甫的《曲江二首》:“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意思大概为,传语世人,愿你和美好的春光共同流连享乐,即便时间短暂,也不要违背。此处借指树木尚在时已和人类有短暂的美好时光,何必还要念念不忘呢?
⑧看天地人一体:源自西岗栋梁说过:“树的生命有两个。一个是它们生长在山林中的寿命,还有一个,就是当它们被用于建筑上的耐用年数。”其实,立碑的树除了活在天地之间,还多了一个生命,那就是永远活在参观者心中。也可纯粹指我们传统的“天人合一”概念。
备 注
1、此诗词押中华新韵,毕竟新时代需要使用一些新词汇。按张炎的《梅子黄时雨·流水孤邨》格式填词,并已通过“诗词吾爱网”的在线检测。
2、照片分别摄自厦门鼓浪屿和厦门大学。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写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5、自听了余秋雨先生关于《秋雨书院:中国文化必修课》的讲座后,不再纠结诗词后面的白话文是该起名为”创作背景“还是”诗词自评“。中华古典诗词是思想的礼花,后面的白话文则是思想的礼花引发的欢宴。也就是说中华诗词+现代散文就是士儿的个人标签。
6、以诗为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艾略特在一九三0年为约翰逊博士的《伦敦》和《人生希望多空幻》两首诗的合订本作序时写道:“不管人们愿意与否,他们的感受性是随时代而变化的,但是只有天才人物才能改变表现的方式。很多二流的诗人之所以是二流的,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那种敏感和意识来发现他们与前一代人感觉不同,必须使用不同的词汇。”——告诫自己既要有传承也要有创新,更要有代表我们时代的语言。
7、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
8、生活还有中华诗词这个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