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爱情,友情,亲情最不同的就是,这是我们与生俱来就拥有的与其他个体的一种最特殊的联系。就是有那样几个人,无条件的对你好,这种付出有时候是高于生命的,神圣而伟大。只是有的时候,它的存在太过自然,有点像空气,容易让人忘掉他的存在,它不浓烈,不冲动,不激情,可是却永恒存在。
大学之前的生活,大部分时候我是很忽略亲情这一块的,大概是因为亲情在那个时期是占据了我大部分生活的,以至于会平常到忽视了它的存在。我从来不是个念家的人,只是一个人在外地生活之后,你会越来越明显的察觉到这种与生俱来叫做亲情的特殊情感。倒不是说从小到大父母亲人给予了我多么大的庇护,突然少了他们的保护会觉得生活不易,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反倒是随着自己慢慢长大,二字开头的年纪,就会开始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这里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关于亲情的。
上次接到弟弟的电话,提及奶奶最近身体的突然不适,拿着电话我会突然不知道怎么开口,问问奶奶的情况,嘱咐要及时吃药治疗,然后呢,然后我会觉得,这根看不见的电话线把我们隔得好远好远。电话这头的嘘寒问暖,凭着这倏忽不定的信号到底能到达多远。所有情感都要找到一个出口,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就会想要流眼泪。
前几天在地铁上,早高峰的时候,上来了两个老人,看起来和爷爷奶奶差不多的年纪,拿着好多好多行李,早上八点钟的样子,地铁里挤得要命,他们拿了好多行李,老奶奶满头白发行动不太方便,被人群推着往地铁里走,站台和地铁之间有条不大不小的缝隙,老奶奶踉跄着一脚踩进缝隙里,整个人跌坐在入口,门关的警报突然响了,老爷爷赶紧扔下手里的行李,使劲把老奶奶往地铁里拉,旁边的人也赶紧扶了一把,幸好是来得及。进来之后,他们就坐在那些行李上,身下的被子因为刚才的挤压露出了大半边,外面的包装袋也快被撑破了,我在门的另一边,突然觉得心里一紧,鼻子很酸,我发现老奶奶的眼睛似乎不太看得清,老爷爷的手臂也伤了一大块,用纱布裹着的,再看看他们随身带着的被子衣服,脸盆之类的,猜想还有一站就是火车站,他们可能是要回老家了。幸好,他们在下一站下了车,车门关上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有点心安。恩,是幸好,幸好他们是要回家了,我这样觉得。
因为这里太大了,因为这里人太多了,因为这里是上海。诚然,我喜欢上海,喜欢他快的要命的速度,喜欢他收留梦想的宽容,喜欢他带给我们的所有追求和期待。这里适合奋斗,适合战斗。我可以很厚脸皮的告诉你,一日三餐馒头咸菜,一个月买不了一件衣服,没有一点多余时间的逛街吃饭,这些困难,我真的一点都不怕。可是他们不一样,在电梯门打开看到他们的第一眼,我脑子里就会立刻想到自己的亲人,想到爷爷奶奶会不会偶尔出门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方便,想到叔叔这么多年一个人在上海会不会也有很多孤独无助的时候。我很害怕看到类似的情况,会担心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过得很辛苦,更会难过自己面对这些的时候又那么无能为力。就是这种二十多岁的年纪,慢慢的懂得的越来越多,却偏偏能做的又少得可怜。
这让我突然想到去年和朋友的一次闲聊。当时的他正面临毕业实习,微信里传过来的语音,我可以很明显的察觉到他的忧虑和慌张,我知道他正在经历我们所谓的大多数迷茫。聊了好多现状,还有好多以后,我问他要毕业了,想好去哪里了吗,他给了我一个很意外的回答,他说可能要回家了。我当时就很不理解,家里的小山城从小待到大,还不腻么,更何况我们这么年轻你是打算回去养老了么,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有机会在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依你爱玩的性子哪里会舍得回去。他隔了好久再回复我,说他又何尝不想整天这么花花绿绿的,活得像彩虹多有意思。只是他不确定,不确定就凭他自己就能在这些钢筋水泥里来去自如,不确定社会这口大染缸会让他变成哪一种模样,他说他也想过要去远方,可是每次回头看见身后的父母,他都会犹豫很久,看到自己的成长就应该想到陪你成长的人正在老去。很小的时候觉得,父母就是父母,他们生来就是这样,我们会一点点长大,可是从来就没想过他们会变老。他后来问我,毕业之后有打算么,继续考研还是工作,我毫不犹豫的说,书我是不想再念了,就工作了嘛。我记得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满满兴奋的,有对未来的憧憬,对改变的渴望,还有对自己的期待。他接着说,那你是打算留在外面咯,当然啊,我回答的特别干脆,我说我很喜欢这种忙碌的生活,可能会很累可是很充实,闲下来的日子会让我觉得很慌。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我从来就不会觉得辛苦。他说也是,趁着年轻,还是在外面闯闯。我猜当时他说这些的时候,心里也一定会和我有一样的勇敢和无畏。可是他又说,不要光顾着自己追梦,也要想想他们那些追不回来的岁月呐。
微博知乎刷到无数次关于这样的话题“大学毕业是选择回家还是留在大城市”,类似这种社会性的问题其实都是没有所谓正解的,不过就是不同的人为着不同的生活选择了不同的路罢了。不要谴责不要评价,我们只是不同而已。就如同所有事物的存在一样,都包含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当我们选择在外面拼搏也就意味着对于家人,我们就会缺少很多精神上的陪伴,那么缺失的部分就只能在物质上来稍作弥补。对于他来说,他可能更想给予家人精神上的陪伴,那么回家在父母身边就是最好的选择。其实,这个地方很容易出现误区。我们或多或少在电视剧或者身边看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人一心忙于工作,而过大程度上忽视了家庭由此而造成了很多问题,那么就有好事者倡议说要赶紧放下一切回归家庭,我想说这可能有点矫枉过正了。我这样认为,一个人的存在,他会有很多身份,在家庭在社会,我们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工作和家庭其实是我们生活里两个不同但是平等的部分,分不出高低的,所以就我们个人而言,我们会依照各自不同的三观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因而就会在这两者上分配不同的比例,这是很自然的事情。道德绑架之类的事情千万不能有。不要企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约束别人的行为。
养育孩子不该成为父母生活的全部,同样,赡养父母也不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目的。我想说的是,对于我们选择离开父母为生活打拼的年轻人而言,我们并不是忽视了亲情的的存在,只是我们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在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要做到事情。亲情是一种神圣而温暖的存在,让陪伴成为一种选择,而不是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