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的思维模式,有些能帮助我们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有些则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后者被心理学家称为认知扭曲。美国心理咨询师大卫·D·伯恩斯曾总结出了10种认知扭曲,比如,“不是0分就是100分”的极端思考方式,没有充分证据就妄下结论的“以偏概全”等。在日本行为科学管理专家、企业顾问石田淳看来,10种认知扭曲中,最大的障碍就是“我应该”(Have to)的思考模式。他在新书《行为科学的魔法》中,解释了自己的观点,并给出了改变的建议。
这种思考模式指的是,人们试图通过说“我应该做这个”“我必须做这个”来激发自己,但这种陈述方式会让你产生压力和怨恨。虽然它一时激发了你,但最终你会感到冷淡和缺乏动力。石田淳认为,如果你在面对事物时,习惯了“我应该这样做”的思考模式,无论你做什么事,都会做不好,原因是你的练习不会持久。人们的行为由大脑指挥,然而,大脑是以情绪而非思考为指令的,然后再向全身发出信号。在“我应该这样做”的思考模式中,常常隐藏着“其实不想做,但还是得工作/读书”的情绪。于是,大脑会对你的情绪作出单纯又直接的反应,这就是你不会持续练习的理由。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正确的、应该去做的事经常无法开始、无法持续,如果是令你开心的事,就会马上开始,而且一直都能持续。石田淳认为,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就是因为后者能让你开心。他建议,当我们开始着手某项事务时,如果将“应该、不得不(Have to)”转变成“想要(Want to)”,就会开始行动,而且能够持续。他介绍,行为科学管理其实就是将练习游戏化,一方面你要让自己变成“游戏”设计师,创造一个“练习得越多、结果就会越好”的游戏,创造出让自己开心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也要让自己成为玩家,在练习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