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只是听说过,看到过书里描述的眼神空洞的感觉,从未真正了解过一个人眼神空洞是什么样的一个神情。现在,我要说的是我见过了这种所谓的眼神空洞,及双眼看上去充满了害怕、浑浊的神情。一个人的过得如何,完全能体现在每个人的表情里,而这些写在脸上的种种,是怎么也伪装不了的。这个让我懂得了眼神空洞的感觉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妈妈。
妈妈这一辈子活得太小心翼翼,处处客气,一丁点儿也不愿意去麻烦别人,哪怕是自己最亲近的家人。用一个女人的角度来看待妈妈,只能说她活得太没自我,太委屈,没尝过夫妻间的恩爱,跟儿女也未能建立亲密的连接。我想,一个总把自己当外人的人,总把自己过得小心翼翼的人,自己不把自己当成一个重要角色看待,他人又怎会给自己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经历了一场肺炎住院后,以为自己得了什么重大疾病,出院后加上无法得到真正的关爱,而是一些语言的打击,就成了压垮妈妈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抑郁症了。去年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家人由于妈妈的症状,整个家庭氛围差到极点,没人好好了解该病情的病因,更没人能够好好对妈妈进行爱的沟通。可以知道,无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就这样妈妈过得越来越小心翼翼,对自己失去信心了对一切不再有兴趣,他人无法理解,便给安上“懒惰”、“装病”等等一系列的标签,就连我也差点被同化。
这段时间,把妈妈接到自己身边来住,敞开心扉跟她聊天,聊到很多细节,其实我并不知道怎么去用恰当的方式跟她沟通,帮她疏解心理障碍,只是她说什么我都用肯定的情绪去接纳她(倾听),再表示理解她的感受(共情),接着对她如做帮我晾衣服事件,给予了其价值感(鼓励)。我对她说,你帮我晾衣服为我节省了时间,我可以去做别的事,而且你帮我拧得很干,我一般都是随意晾晒,你很细心。我想想慢慢让她找到自己的价值感,慢慢对一切有自信。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快的过程,只是自己要把对孩子有的耐心,多花一分在妈妈的身上。让妈妈觉得自己身边有一个起码对她来说有安全感,可以说出自己心里事,可以有人理解,当然,被理解后的妈妈,能感觉到她更能对我说出一些能放心说出来的话。
而我做的这些,在没参加线上及线下读书会时,我可以说是根本不明白去觉察自己,去发现,去调整自己,去做改变。这些就是自己在学习的价值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