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放榜不久后,就是选专业了。我一直想当一名教师,希望将来能传道授业,桃李三千。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他满脸不悦,一票否决了我。
我从小就比较叛逆,但这次看到了爸爸微白的双鬓和饱经风霜的脸。我顺从了,觉得这次不听爸爸的,真挺不孝顺的。
隔天,爸爸请来了十几位亲戚朋友来帮我出谋划策,选一个好专业和好学校,其中不乏有十年以上教学经验的老师。
后来我就如他们所愿,报了电子商务为第一志愿。其它五个志愿,都是计算机专业这等热门专业。
我被学校录取了,本来一切都应该很美好了。但是因为分数不够,不能选到热门专业,所以我被调剂了,调剂到纺织专业,传闻有很多织女的专业。
听师兄说,我们这个专业,有99%的人都是被调剂的。
也就是说,只有1%的人,脱离高考的象牙塔之后,来到自己心仪的天堂。
而剩下99%的人,不过是从一处“牢笼”,来到新的“牢笼”,真是让人恐怖的数据啊。
唯一让我庆幸的是,我们专业的男女比例是1比9,而我是那个1,因为人数稀缺被贴上了国宝的标签。
刚开始,同学们对于大学生活感觉很新鲜,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参加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日子过得很充实,也没啥忧虑。
但就像一切问题婚姻一样,日子久了一定会出现问题。
上了大二,我们对于大学已经熟悉无比,知道哪个选修老师上课不点名,知道周边哪个酒店比较便宜,知道怎么让电脑不断网。
这时的我们,终于不再对大学抱有幻想,因为我们的专业,实在很难让人喜欢。每天学的东西,八九不离纺织机器,嘈杂的噪音,浓重的机油味让人作呕。所以很多人开始从心里讨厌这专业,上理论课的时候,大多都低下头,玩手机,刷微信,五黑王者荣耀。
听课的人寥寥无几,老师也无可奈何,只能一个人滔滔不绝地独奏,满腹文墨说与山鬼听,但起码尽自己的责,无愧于己。
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坐在我前桌的玻璃心,长得很可爱,但她的心真的很脆弱,一点点指责就会让她泫然欲泣,所以我们叫她玻璃心。她是迷茫一派的代表,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嘛,起晚了就不来上课,来上课就刷淘宝,回宿舍就煲电视剧,能够三天不快进煲完58集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问过她,将来想干嘛,她愣了很久,硬是憋不出来一句话,最后我从她眼神中看到了对未来的恐惧。
许多人都害怕毕业,没几个像我这样的傻子渴望快点踏入社会。
大一我满怀雄心壮志学了专业课程半个月后,我就知道这个专业不适合我了。
所以我开始反思,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我闭上眼睛,无数条细线纵横相交,人生之路茫茫暗无际,但我还是在心灵深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前方一条耀眼的白线豁然开朗,我这儒酸书生,就只适合拿笔的活。
我开始坚持阅读,一周不读两本厚书不罢休,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简书等等,还在网上找了许多编辑兼职,投稿。
第一个月,没什么收获。但从第二个月开始,变化越来越大,关注我的粉丝不断增加,找我写稿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从不用在家里拿生活费,变到能自己出钱去旅行,每个月都还有许多盈余。
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想着让自己的定位更加明确,所以我去参加了系的职业规划大赛,为了那次大赛,我准备了很久,每天都在做PPT和写稿背稿。
两个星期后,比赛开始,我是第一个上场的,我站在台上,自豪地说自己毕业后想要当一名新媒体运营编辑,讲了我从小的文学梦,阐述了我的职业规划和实施计划。
场下爆发了如雷的掌声。
我从未如此坚决地选择过自己的未来,感觉很好。
老师们夸奖我,有一个老师点评说,他支持有梦想的人,希望我能继续努力。
我之后还有十八位参赛者,他们的职位选择都基本一样,都是纺织专业的,有纺织工艺员、纺织检验员、纺织染整等等。
他们都讲得很好,声情并茂,栩栩如生。
有一个是我班里的朋友,她说想当一名纺织品销售员,当她演讲下来后,我问她:“你将来真的想当一名纺织品销售员。”
她说:“当然不是,我将来绝不会做纺织行业的。”
我惊讶道:“那你还在这比赛说自己想成为纺织品销售员,这不是瞎说吗?”
她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是纺织系的比赛,当然要选纺织岗位,不然怎么拿名次?”
我不同意她的观点,如果只是为了拿名次而参加比赛,这是毫无意义的。
她看我不支持她的观点,就拉着我去问了其他几个参赛选手,那些选手的观点和她都不谋而同。
结果这次比赛我拿了最后一名,评委老师对我的赞誉最高,但给的分数最低。
那位职业定位是纺织品销售员的女生获得了二等奖,接下来会代表系到院参赛。
看来是我思想闭塞啊!
不过我不后悔,因为本身就只是想让自己的定位更加明确才参加比赛的,目的达到了,结果也就无所谓。
有时候我们没必要去服从他人的思想,而要学会自己思考,这样的人生才是属于自己的,才会精彩。
我在毛概课上打下了这些字,而后边的同学拍我的肩膀,兴奋地说:“王者荣耀开黑啊。”我同桌听了,说:“来啊,排位啊。”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同学,再这样下去,毕业后你还要继续向家里拿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