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娃后,渐渐开始关注育儿及教育方面的书籍。读得多了以后,会发现,虽然每本书的侧重点不同,但基本都会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比如,愉快轻松的情绪有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所以要避免让孩子经常处于恐惧的情绪中。这个基本原则是我在很多育儿书中都读到过,只不过作者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只言片语带过,有的人用一个章节来陈述,还有的甚至用整本书来举例,证明这个观点。
这一点,我觉得我做到了,因为我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也感谢我的父母爷爷奶奶给了我一个平和没有恐惧的成长环境。
《郑渊洁家庭教育课》,我觉得他侧重的是对于儿童想像力的保护,以及强调身教要远比言传重要。我是同意这个观点的。郑渊洁,还有一个突出的观点,就是他不认为学校教育是必须的。他自己被学校劝退,是他的父亲在家教他,而他的儿子,他干脆领回家自己教了,如今也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他的女儿,喜欢上学,他本意也是领回家自己教的,没有想到女儿那么喜欢上学,于是把她培养成了学霸,被名校录取。
我联想到了我自己的经历。我从小被灌输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我也笃信不疑,而读书,在我心中就等同于在学校受教育。所以初中毕业辍学后,一度郁郁寡欢,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方向。后来看了比较多的书后才知道,原来受教育并不等同于上学,人一定要受教育,但并不是一定要上学。我感叹为什么没有人早一点告诉我这些,如果早知道,我也不至于纠结那么多年,浪费那么多时间了。
如今我的女儿也到了要上学的年纪了,我从不给她灌输读书的崇高地位,也不会给她压力,我也同意郑老师的一个观点:只要守住不去违法犯罪的底线,其他的都可以尽情天马行空的去想去干。
说来惭愧,郑老师从1978年开始创作童话,我却没有拜读过他的童话作品。因为小时候条件有限,实在没有机会去读这样的书,我们读的最多的书,就是学校发的教材。现在想来,我在校9年,却只读了教材,是多么大的损失啊。我一定要让我的女儿广泛阅读。书单从郑老师的童话作品开始。
书中还提出现在很多父母,孩子出生后,把自己未完成的事投射在孩子身上,期望孩子去替自己实现。比如自己热爱舞蹈,小时候没有机会去学,于是就给孩子报了舞蹈班。有的家长自己没有能力赚钱,就把这个“心愿”交给孩子,让孩子来实现。环视四周,这样的父母太多太多了。前段时间,甚至还有小学生因为课外班太多,累倒了。只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把实现自己愿望的任务一股脑压在了孩子身上。很多育儿成功,最后孩子考上名校的,都没有上过补习班。这当然跟父母有能力辅导孩子有关以外,但是也让人反思,补习班,真的必要吗?我朋友的同事,上初中的孩子,一年补习加兴趣班,要花费十几万,这不是一个普通收入的家庭能负担的起的。我去补习班看过,里面的孩子一脸疲惫,有很多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家长辛苦赚来的钱花了不说,孩子又能学到多少呢?真的值得我们反思。
书中的观点,我大部分都同意,只有一件事,就是识字这件事,郑老师的孩子上小学时不识字,不知道3加3等于6,小学二年级学会识字后才开始阅读。老师的观点是识字会破坏孩子的想像力。我觉得识字是一双翅膀,可以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天地翱翔。孩子上学后有很多东西要学,提前学会了识字,可以让孩子尽早阅读,开阔视野,增加信心,还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其他的东西,孩子也不会疲于奔命。不过话说回来,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适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选择适合您孩子的方法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