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要求孩子学习,你自己有多久没有学习了?
不要总说:我那么忙、没空啊。忙,不是挡箭的盾牌。
生命就像一条河,爱是有顺序的。上游、中游不清理干净,下游怎能清澈见底?父母不学习、不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重视家庭教育,孩子是自带过滤系统吗?
在父母群里听一位妈妈(L)说起一件事:
L说,她有位亲戚M,家庭条件优越,孩子从小培养,琴、棋、书、画、舞蹈、柔道都拿过奖,前几年孩子高中毕业后直接送出国深造。
没成想父母“夙愿”未能了,这位18岁的女孩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开始就把所以的联系方式彻底与家庭切断了,至今已经3年全无音讯。
父母伤心欲绝,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好好的一个孩子,平常那么乖的一个孩子怎么突然之间说玩“消失”就消失了呢?
在经过大量的人际关系访谈和女孩的私密日记中父母才发现:今天的“失踪”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把预谋已久的想法付诸行动了。
女孩在日记中说:“从小到大我一直是这个家庭的隐形人,没有人关心我的情绪,问我今天是否开心?也没有人关心我累不累,问我是否需要停下来休息? 我告诉你,妈妈,我难过。你说,小小的孩子哪有那么多烦恼;我告诉你,妈妈,我不想去学那么多才艺。你说,社会竞争那么残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活在鲜花和掌声中,唯独没有活在自己心中。”
网络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我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都给了你,却还遭来你的嫌弃,太冤屈了。
这份冤屈用在中国家长身上最合适也最能说明问题,因为冤屈的不只是父母还有我们的孩子。因为,我们从来没有问过,孩子,这是你需要的吗?
所有人都知道,送礼需要送到点子上别人才欢喜,可到孩子这里就变成另外一种理论:我送给你,你就得接受,而且要感激涕零的从心底开出一朵花。
02
作为一个社会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需要合格证、持证上岗。 然而,年轻的父母生了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当了孩子的爸爸妈妈,作为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却只凭创造了孩子的生命就“理所当然”第坐上了教师的宝座。
如果家长教育孩子,只是从个人的“朴素认识”出发,简单地搬用自己长辈教育自己的方法来对现在的孩子进行教育,有时不仅是无效的教育,甚至招来孩子的反感。
来看看,我们的家庭教育都走进了哪些朴素认识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老生常谈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所以为了这句话的强盗逻辑,孩子生下来就要奔跑。
至于现在的奔跑和成年后的事业成功、幸福快乐是否有关系,不好意思,这个不在考虑范围内。
第二个误区是:我的孩子现在很听话,我不需要学习。
我试着问过很多朋友,大家都是这样回答我的:“孩子的教育很重要。” 不过,后来我明白了是口头上的重要,行动上的矮子。
为什么大部分家庭是行动上的矮子呢?
这就说到第三个误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负责孩子的温饱。
这是一种顽固的思维模式,让家长的爱深陷其中不可拔。你看,中国很特殊,过去几十年国人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去搞教育?我们的爷爷奶奶不懂的教育我们的爸爸妈妈,我们的爸爸妈妈不懂的教育我们,到了我们可能就仍套用上一代的模式。
所以,我总认为,时代发展到今天,最大的“毒品” 就是——不会学习的家长对孩子的伤害。
03
尹建莉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家长和家长的差别,经常不是身份、地位或文化程度的差别,而是教育理念决定的手段的差别。”
那么你是一位种植莲花的家长还是种植罂粟花的家长?区别就在你的教育理念。
目前,有三种教育理念家长们可对号入座:
1
放养式教育
误解:“ 孩子现在还小,有点小毛病无关紧要,等他长大自然好了。”
正解:是指让孩子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就适当地接触自然、社会,较早的接受社会锻炼。
2
打骂式教育
可以说相当多的父母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也有的家长说:“绝对不能打孩子但是可以骂” 。
可我要告诉你,暴力语言也会变成凶器,比如:“这么简单都不会,你是猪脑子吗?” “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是个人都比你聪明……”这类辱骂性的语言暴力比鞭打更摧残孩子心理。
妈妈们如果实在忍不住发泄怒火,那也是有办法的。
正解:你可以描述自己的情绪,“我现在非常、非常生气” 你可以描述事实,“我叫你收拾玩具,说了好多遍了你还不听,我非常恼火”
我们都不可能是“完美”父母,所以也请允许和接纳自己的脾气,只是,一定要记住:不要攻击人身,不要攻击品格。
3
夸奖式教育
误解:“你真棒” “你真聪明” 好多家长的表扬是带有功利色彩的,往往孩子做了家长满意的事后,家长才会表扬孩子。
正解: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付出,“我看到你把地板拖的很干净,你做得真棒” 而不是表扬孩子的品行和人格,空洞的赏识只会让孩子觉得虚假。
04
家庭教育的理论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你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你麻醉前,外科医生走了进来,说:“我对于手术没有什么理论和经验,我会摸索着来做手术。”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我想只能是赶紧逃命了。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凡是成功的家长,大都采用了科学的方法,掌握了巧妙的艺术;而那些家教失误的父母,则采用了错误的教子方法,更无艺术性可言。
每对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甚至愿意为了孩子付出生命,既然如此,为了孩子,开始学习吧,努力成为最好的彼此,也可以是“别人家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