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员数量上看,非洲大陆自贸区将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有望形成一个覆盖12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合计2.5万亿美元的大市场。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建立,是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经过双方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中非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已同41个非洲国家相互提供贸易最惠国待遇,2000年至2005年中非贸易年均增长约30%,2005年达到397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中非贸易额已达256亿美元,预计全年将突破500亿美元。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不断提高,中国商品性价比高,较适合非洲消费者的需求,丰富了非洲多元化的市场,为非洲人民带来了实惠,降低了他们的消费支出,抑制了通货膨深受非洲消费者喜爱。近几年,中国也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扩大从非洲国家的进口。迄今,中国已正式对原产自28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190个税目产品实施了零关税。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从非洲受惠国进口的特惠商品3.8亿美元,同比增长88%;2006年上半年,进口特惠商品2.5亿美元,同比增长57%。此举对促进非洲对华出口、推动中非贸易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于对非投资,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有信誉、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各类企业到非洲投资设厂,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中国对非投资项目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非洲投资累计达到62.7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带去了适合非洲国家的技术,增强了非洲国家自主建设的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普遍欢迎。
关于对非援助,中国虽然也是发展中国家,自身也是受援国,但仍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了真诚无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经济援助。1956年至今,中国在援款项下帮助49个非洲国家建成了700多个成套项目,涉及农牧渔业、轻纺工业、能源、交通运输、通讯、水利电力、文教卫生、食品加工等各个领域。此外,中国企业还在26个非洲国家承担了58个优惠贷款项目。中国提供的这些援助,都是从非洲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出发,通过双边友好协商确定项目并实施的,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税收和提高就业,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在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的同时,中国还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每年为非洲各个领域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目前,中国已向非洲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1.8万人次;向非洲国家派出近1.6万人次的医疗队。中国的真诚援助赢得了广大非洲国家和人民的广泛赞誉。
为帮助非洲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政府相继于第一、二届部长级会议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非互利合作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论坛“面向行动、重在务实”的特点。在论坛框架内,中非经贸合作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中国免除了31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到期政府债务109亿元人民币;宣布对与中国建交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输华商品实施零关税;为非洲国家培训各类人才1万多名;非洲17个国家成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向非洲派出青年志愿者等。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
作为北京峰会的东道国,中方还将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中非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经贸合作新举措,规划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务实合作。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AfCFTA,下称“非洲自贸区协议”)已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将为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人民日报海外网舆情中心将依据全球舆情监测分析系统数据,梳理非洲大陆国家媒体与非洲社会对非洲自贸区及其与中国“一带一路”结合的舆论关切重点并总结相关舆论反馈,点明中非投资合作新方向,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出海企业在非洲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一、非洲自贸区正式启动中非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非洲自贸区是非盟《2063年议程》战略框架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该自贸区协议自2015年6月开始启动谈判到2019年7月非洲自贸区正式宣告成立,历时4年。非洲自贸区建设目的在于进一步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发展,实现商品、服务、资金在非洲大陆的自由流动,从而形成非洲单一大市场。截至2020年12月,非盟55个成员中共有54个成员已签署协议,自贸区也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动,非洲自贸区的启动将使非洲大陆成为一个覆盖超12亿人口、GDP合计超2.5万亿美元的大市场,并将有助于非洲经济渡过疫情难关,为未来重振经济铺平道路。
作为一个框架性协议,非洲自贸区协议的内容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竞争政策和争端解决等多个领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该协议已完成第一阶段谈判,涉及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大领域。受疫情影响而延迟的第二阶段谈判主要涉及投资、竞争政策和知识产权等事宜。自贸区协议生效后,非洲将逐步取消90%的商品关税,到2022年,区域内贸易额将比2010年提高52%。如果非关税壁垒同时减少,域内贸易额则有望提升一倍。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报告称,如果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议全面履行,到2035年非洲有望获得近4500亿美元实际收益,使3000万人有望摆脱极端贫困。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走势良好。2019年中非双边贸易额2087亿美元,同比增长2.21%,中国也已连续11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对非洲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20%。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非务实合作硕果累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站等一大批项目成功实施,给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显著变化。截至2021年1月初,非洲大陆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国家已达46个。有非洲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中企主动融入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中企可在公路、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非洲开展合作,帮助非洲突破非洲自贸区建设瓶颈,降低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成本,为非洲自贸区建设注入诸多动力。
中国商务部也在2019年回答有关“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自贸区的相关问题时表示,非洲自贸区建设将为中非合作提供新契机,增添新活力。中方将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与非洲自贸区建设及非洲一化进程的相互对接,推动我与非洲国家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非洲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海普里特此前曾撰文称,非洲自贸区将加强非洲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促进建立更具包容性和更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更具规模效应的非洲自贸区无疑更有吸引力。
相信自1月1日开始实施后,将有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入驻非洲大陆,增加对非基础设施、制造业、金融服务等投资助力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中国而言,非洲自贸区为中非经贸合作向更多领域开拓创造了有利条件,将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向更高水平。同时,非洲自贸区的形成,也为中企提供了更加合适的投资市场,塑造更加正面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在地区形成示范效益。
2020年12月,中方还与非洲联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非洲联盟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该规划也成为我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签署的第一个共建“一带一路”规划类合作文件。根据规划,中国将继续推进与非盟《2063年议程》战略框架的对接,加强与非洲自贸区国家在多个领域合作,共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二、非洲自贸区在非洲国家主流媒体和社会中的舆论传播分析
(一)对非洲自贸区相关话题的传播声量分析:据人民日报海外网全球舆情监测分析系统显示,监测期内,非洲大陆国家媒体共发布了2910篇有关非洲自贸区协议及相关涉华议题的新闻报道。
文章主要围绕非洲自贸区协议有助于非洲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中国提出援助非洲和长期合作意向、中国同非洲国家“一带一路”项目进展等话题展开报道。从非洲各媒体报道数量走势看,2019年上半年,非洲媒体对非洲自贸区及相关涉华议题的关注度不高,直到非洲自贸区在第十二届非盟特别峰会上正式宣布成立前后,非洲媒体才开始对此发布大量新闻报道。因此,2019年下半年非洲媒体发稿量较上半年增加50%之多。2020年,非洲媒体对非洲自贸区的报道走势呈现平稳态势,季度报道量基本保持在300篇以上,特别是12月初非洲联盟召开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第13届首脑特别会议,非盟现任轮值主席宣布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2021年1月正式启动前后,非洲媒体对非洲自由贸易区以及中非经贸关系的报道量增加。
(二)非洲各国对非洲自贸区相关话题关注度分析从非洲各国对非洲自贸区及相关涉华议题的报道数量来看,尼日利亚、南非和加纳三国对此议题关注度较高,占整体非洲媒体报道的78%。
其中,尼日利亚对此议题关注度最高,非洲自由贸易区将有利该国打开邻国市场、尼日利亚因非洲自贸区重开边境等话题成为该国主流媒体报道重点。南非媒体对非洲自贸区的期待也很高,该国媒体主要对非洲自贸区或促进该国汽车行业出口、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在非洲“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等话题展开报道。加纳媒体则主要关注加纳整体投资环境乐观、非洲自贸区有利于深化中加关系等。
(三)对非洲自由贸易区协议框架下相关行业话题关注度分析据人民日报海外网全球舆情监测分析系统显示:监测期内,非洲媒体对非洲自贸区将助力振兴区域内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数字化升级、农业现代化转型、公共卫生治理等话题较为关注。
其中,非洲媒体对非洲自贸区将帮助非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抱有很大期待,有尼日利亚媒体认为,非洲将会是继中国之后“世界下一个伟大的制造业中心”,而在此基础上,非洲实现“工业化”转型十分必要。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非洲媒体的主要关注点,报道内容多涉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非洲自贸区国家完善物流运输、交通等基础建设。而经过1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后,非洲媒体也对非洲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较为关心。
有报道称,新冠肺炎疫情让非洲国家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因此各国迫切希望尽快解决高成本互联网、带宽不足等阻碍数字化转型的问题。此外,农业行业以及公共卫生领域也备受关注。有非洲媒体在有关农业的报道中称,非洲农民的平均产量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要低50%至80%。非洲自贸区因此被视为利用技术促进农业综合企业和促进农业竞争的机会。而在公共卫生领域,有非洲媒体认为,非洲自贸区的减税和贸易便利化措施可以支持地区性健康产品的自由流通,是支持某些医疗产品地区价值链的重要一步,这将有助于增强非洲应对全球卫生危机的能力。
三、非洲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梳理
(一)非洲自贸区将开启非洲经济转型发展之窗促进非洲内部贸易的增长。
根据非洲进出口银行数据,2019年非洲内部贸易仅占全部出口的14.4%,但有专家表示,只要能够控制非洲大陆内基础设施以及安全问题的不利因素,非洲自贸区的实施可以有效扩大非洲内部贸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自由贸易区。还有非洲学者认为,非洲自贸区的“贸易通道”或“绿色通道”可加快并确保基本商品的自由流通,以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的影响。而且通过非洲自由贸易区协议来降低贸易成本和简化边境程序,将有利于非洲国家在面对未来的经济冲击时提高其抵御力,并有助于开展各种深层改革,以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此外,促进非洲大陆出口多样化和增加投资是非洲内部贸易的成功关键指标。特别是,非洲内部贸易的增加将有助于非洲从商品和原材料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创新和增值产品的枢纽。非洲亦可通过出口多样化,来抵御全球市场对非洲大陆市场的冲击。促进非洲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完善。非洲问题专家AurelieNgoMambongo认为,非洲自贸区是通过制造业发展非洲经济的绝佳战略。制造业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约占非洲GDP的10%。非洲制造业产值的60%以上仅集中在四个国家:埃及、尼日利亚、南非和摩洛哥。非洲自贸区将通过促进中小型企业(SME)进入新市场,扩大规模经济并通过实现出口多样化来促进非洲大陆的制造业。
非洲安全研究所(ISSAfrica)的研究人员KOUASSIYEBOUA认为,非洲自由贸易协议将有助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因为大型市场可以提高外部投资者的利润率。通过在非洲大陆上建立子公司而不是从非洲以外的国家出口,可以更轻松、更低成本地进入统一的非洲市场。肯尼亚媒体TheAfricaLogistics报道称,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导致非洲对外贸易放缓,而加剧了缩短供应链和减少对亚洲制造业依赖的理由,但只要非洲自贸区正式实施,自贸区就可帮助非洲加速工业化进程,并为非洲大陆的广大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非洲之家(AfricaHouse)市场准入研究总监DuncanBonnett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突出了非洲供应链问题,而非洲自贸区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他认为,非洲公司可以通过非洲自贸区可以找到正确的定位,可以使非洲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并在泛非供应链中建立抵御能力。
(二)非洲经济一体化挑战多。
虽然非洲自贸区建设已经起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专业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不足、疫情冲击、政治动荡和安全问题等。目前,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议谈判还未最终完成,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涉及投资、竞争政策和知识产权等事宜的第二阶段谈判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埃塞俄比亚高级部长兼总理阿比·艾哈迈德(AbiyAhmed)的特别顾问认为,如果没有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能力的发展,非洲国家将无法充分利用非洲自由贸易区协议的贸易条件。加纳媒体ModernGhana报道称,非洲区域经济活动这一事实本身并不意味着非洲自贸区内所有经济体都会从这种交往中平等受益,或只有具有快速经济复苏能力的国家才能获得丰厚的收获。因此,非洲大陆各国将需要一个能与其他国家竞争的有利的经济体系来参与国别竞争。原肯尼亚交通部副部长伊基亚拉认为,一些国家政治和经济形势不稳定限制了非洲贸易环境的改善以及对外资的吸引力,与此同时,非洲的商品和服务竞争力较弱,另外,较高的贫困率和失业率限制了许多非洲国家对进口商品的购买力,这些因素都将影响非洲经济一体化的有序进行。
(三)非洲自贸区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合力推动中非经贸发展。
中国一直处于推动非洲自贸区的最前沿,也在实施非洲自贸区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中国公司开始利用现有的相对于亚洲而言便宜的劳动力或较低的关税优势在非洲开店,中国的投资将大大促进整个非洲大陆的贸易。在南非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HSRC)的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学院以及非盟发展署(AUDA-NEPAD)共同组织的研讨会上,非盟发展署代表JustinaDugbazah表示,非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一体化至关重要,而非洲国家之间基础设施连通性不佳是非洲之间贸易不畅的首要原因,中国已经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基础设施发展和自由贸易的催化剂,非洲大陆可以通过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加速非洲大陆的基础设施发展。圣多美和普林西比驻华大使伊莎贝尔·多明戈斯(IsabelDomingos)也曾表示,在非洲自贸区协议框架下,中国与非洲国家有望签署更多倡议和协议。
非洲自贸区的开放将有助于促进各方的经济发展,“中国有需求,非洲也有需求;中国有潜力,非洲也有潜力。非洲自贸区可以作为促进双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中非合作,把中非关系推向新阶段。根据我国自贸港建设经验总结自身,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释放出一个很强烈的信号:在未来五到十年内,中国要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最好的开放高地,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领跑者。全面开放的一个关键就是,通过自贸港的探索要带动中国经济高水平地发展,推动全方位开放。所以,自贸港为中国未来的开放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有着不同的战略定位。自贸试验区的定位是“试验田”,在特定地区探索试验可复制推广到全国各地的经验。自贸港的定位或是全面开放的新高地,作为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需要在市场准入、金融制度、税收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安排。因此,不能将自贸港看作是与自贸区相衔接的简单升级版。如果把自贸试验区视作中学教育、重在推广普及的话,自贸港的开放水平可被视作研究生教育,是瞄准开放水平最高的目标做出的制度设想。
自贸区和自贸港最大的区别在于,自贸区侧重于货物流通方面的开放,而自贸港则是全方位的开放,包括货物流通、货币流通、人员流通、信息流通,以及更重要的法律和监管方面的全方位变革。由现在的申报和审批制度改为负面清单和事中事后管理后,现在自贸区很多还是要申报的,而自贸港不需要申报货物就能自由进入,自贸港将真正实现“境内关外”这对立法机构、政府监管机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货币流通涉及到外资银行准入、人民币汇率开放、资本项下放开等问题,其他的税费减免,人才、信息的自由流动也需要新的制度安排。
自贸港的探索可能需要六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自贸港应当临近主要的交通枢纽。从现实需要看,自贸港是货流、资金流、人流和信息流的集聚地,必须具备高度便利化的海陆空交通。从既有经验看,香港、新加坡等自由港都是海运与航空的交通枢纽。一般而言,自贸港都有“港”的元素,这可以是海港口岸,也可以是空港。
第二,自贸港需要依托并辐射庞大的经济腹地。世界上有很多交通便利之处并未形成自贸港,主要原因是缺少经济腹地的支撑。腹地应该有能力为自贸港源源不断地提供货流、人才、货币,从而带来大量的转口、建厂、保税等市场需求,自贸港也会对腹地形成辐射作用。
第三,自贸港应是全球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这需要当地有高水平的科研教育机构供给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也需要有相应的产业吸引外来的各类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出入境的便利、政策优惠,以及完善的服务业和宜居的生活环境。成功的自贸港比如新加坡、香港都是高水平科研教育的集聚地,每年能供给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自贸港需要具有权威性、服务到位、管理到家的政府机构,和按市场化运作的、高效的运营机构。国际上看,纽约、新加坡都有专门的运营公司,完全按市场化方式来高效运转,同时又有一个权威性高、管理高效的政府来监管这一运营机构。
第五,自贸港要有一套完整的国际化服务支撑体系。这包括金融、法律等中介机构,也包括物流、人员流动所需要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国际化服务体系。
自贸港应当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二是实现所有企业的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第三是要有公正公开透明的法治化环境,使各方有稳定的预期,而不必担心政策多变。
“一线放开”是为了提升开放水平,“二线管住”主要是管住税、费和财政等内容,这也是世界上其他自由港的普遍做法。在开放节奏上,自贸港需要选择少数具备条件的地方做重点突破,打造成高质量高水平开放的标杆,其数目不会太多,范围也不会过大。不可能把全国都变成自贸港,也很难把一个省全部改为自贸港,开放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最大的差距就是理念,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是顶层设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需要由一个权威机构做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自贸港的探索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可能涉及行政区域的再划分,更牵扯到多个部门的改革。比如说金融改革、资本项下改革、人民币汇率改革,人员流动方面需要公安部门的改革,货物流通方面需要海关、商务、发改、税收、财政、检疫等多个部门的改革,这都需要一个高层次的顶层设计。
自贸港的顶层设计要比原来11个自贸区更加重要。自贸港不仅只吸引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也是总部聚集地,是多个领域的全方位开放。中国从最早的经济特区到后来的自贸区,在逐级向高处攀登,而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的过程是一个跨越式的、甚至弯道超车式的过程。
当今全球最高层次的开放就是自贸港,中国以最高水平的开放衡量自己,这是了不起的事。如果未来全球十大自贸港半数以上在中国,那中国就将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最好的高地,成为全球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的引领者。但是必须考虑现实,如何让现实跟上这种高水平的开放?这要求所有部门、所有法规和制度都朝这方面走。未来把自贸港提到这个高度后,其他方面的改革必须加速,而不能像以前一样被动的“倒逼”,必须主动加快改革步伐,进行大范围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
习近平主席访非掀起的“非洲热”余温犹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又单辟分论坛,吸引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热议非洲话题。中非经贸合作已进入新纪元。非洲发展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非洲发展当前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历史上,非洲曾数次错过世界经济高速发展期,但在全球化进程中并未被世界经济边缘化,真正抓住了发展机遇。强劲的国内需求,不断改善的政策环境,不断增长的外国直接投资,与新兴市场国家联系日益密切等因素铸就非洲经济的腾飞。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尽管当前西方各国对非洲的援助大幅下降,但非洲经济仍实现了高速发展。2011年世界发展最快的10国中有6国来自于非洲,2011年非洲54国的平均增长率达到5.2%,2012年这一增速提升至6%以上。中国对非援助切实改善了非洲民生当非洲经过多年战乱,经济社会面临全面重建之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西方各国都为非洲发展开出了各自药方。但非洲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发现,中国互利共赢、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对非洲发展起到了实际效果。
“中国的无私援助是真诚、可靠的,是能够帮助他们发展的。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拥有悠久的历史,且始终未间断。3232公里铁路、8000多公里公路、11个国际和地方机场、9个港口、100多所中小学、50多家医院、5个经济开发区、15个农业示范中心……中国对非援助切切实实地改善了非洲的民生。中非经贸合作开创新纪元习主席近期对非洲的访问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新纪元的到来。中国对非援助不仅注重帮助非洲改善硬件,同样注重提升非洲的软件。习主席到访非洲,推动了中国加大对非洲的援助贷款,主要用于农业、制造业、中小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非洲亟须的。
中国还将在3年之内为非洲培训3万名各类人才,这将大大提升非洲的软实力,而且是西方国家从未做到过的。通过这类援助,中国在真正帮助非洲完善工业体系,在建造工业基础设施的同时,提高非洲工业的技术和人才实力。同时,中非合作模式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当前中国更多地在非洲开展产品深加工,更加注重技术转让,更多地雇用当地员工,更加注重企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习主席在上任之初就到访非洲,足以证明中非关系的重要性。
中非贸易目前已经进入一个快车道发展的势头,预计今年贸易额将突破1500亿元美元左右。据悉,2010年中非贸易额达到1269亿美元。与此同时,2010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总额达10亿美元,非洲由此成为中国第四大投资目的地。自2000年以来,中非贸易额平均年增长速度达35%-37%左右,非洲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非洲已经成为我们小到针线、钮扣、发卡,大到家用电器、电风扇、电视机、摩托车、收音机、音响、甚至是我们的船舶、机车、汽车、飞机出口的一个重要市场。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进口了非洲的很多原料。比如说我们进口他们的煤、油、棉花、硫酸盐,进口他们的铝、钛、木材、水产品。中非在经贸合作领域是优势互补,互利共盈的局面。他预计中非发展还将进入更高层次的阶段,中国还将在解决就业、投资办厂、教育培训等方面帮助非洲,同时与非洲开展更加广泛的解决民生的合作。
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应该注意的那些方面:
首先是要有六熟悉,第一要熟悉非洲人的喜好,第二要熟悉市场,包括市场的规模,以及市场是否能够容纳企业的投资;第三要熟悉非洲的关税,包括关税的法令等等;第四要熟悉非洲的气候;第五要熟悉自己的合作伙伴;第六要熟悉自己的能力,包括是否有信心开拓这个市场。
其次企业投资还要有平等互利、共赢、共发展的合作思路,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投资与民生要并重。同时,他认为,双方都应该积极争取双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走进非洲的资本金的支持,同时中国的金融机构也应该积极拓展自己在非洲的网点,包括开设分行等等,支持中非贸易投资。
中非贸易现在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快车道,高速发展。可以说中国跟非洲的今年的贸易额,我估计可能要突破1400—1500亿。从1992年开始吧,那时候我们的出口还不到10个亿,我们用了8年时间,就是2000年,我们就从10亿(增长到)100亿,又用了8年,就是2000年—2008年,我们就上升到1025亿,1025亿,那么经过这几年,我估计可以达到1500—1600亿。也就是说平均每年都是按照35%—37%这个增速发展,一个国家跟另外一个国家,或者跟另外一个大陆,贸易增长平均能30%几,这是没有过的。
当然现在还有一个东盟,因为我们这个自贸区嘛,去年1月1日开始的,这个货物贸易启动了以后,也是以30%几(的速度)在增加。可以说我们现在非洲已经成为我们小到针线、钮扣、发卡,大到家用电器、电风扇、电视机、摩托车、收音机、音响、甚至是我们的船舶、机车、汽车、飞机出口的一个重要市场。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进口了非洲的很多原料。比如说我们进口他们的煤、油、棉花、硫酸盐,进口他们的铝、钛、木材、水产品。所以说应该讲,中非在经贸合作方面是一个优势互补,互利共盈的一个合作局面。只有这个局面,它才有后劲。
今后中非的发展,还会有更高的阶段。就是中国还会帮助非洲解决就业问题,还会在那儿投资办厂,还会在那儿转让我们的技术,还会在那儿扩大教育、培训,不仅是我们做好我们的投资工作,建厂的工作,修路的工作,而且我们还会更加注重民生。比如说建医院、派医疗队、建学校、资助一些贫困的家庭(子女)上学,来华留学,使得中非整个的全方位的合作在近几年会出现。恐怕现在有不少民营企业和央企都在非洲进行投资。我们现在在手的项目快有2000多个,整个在非洲的公司有6000多家,也有取得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有持平的。
我想如果说他们取得成功的话,主要是有三点做得比较好:第一,六个熟悉。什么叫六个熟悉呢?首先熟悉他们的爱好,非洲人到底喜欢什么。比如说有的非洲人就特别习惯电风扇,他不太喜欢空调,他喜欢自然风,这个爱好要熟悉;第二个你要熟悉他的市场,他的市场有多大规模,能不能容纳你,还是你不够。这个市场你出口了,不仅满足他本国的需要,他能不能转口,这个市场是很重要的;第三,要熟悉他的关税,关税以及一些投资的法令,包括银行、外汇;第四个很重要的就是要熟悉那儿的气候、地理和各方面的条件,我们车子下大雨那个路上,比如说能不能用,我们载重的吨位,在那种高温下面,主瓦(音)会不会破裂;还有更重要的,要熟悉那儿的合作伙伴,你要找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必须要熟悉他,访访他,鼓励他。为什么?他有时候因为不了解,因为选了他,结果他坑蒙拐骗,那你吃亏了。还有他如果真正好,你要支持他,帮助他;最后一个熟悉就是我们也要熟悉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信心,有没有这个意志来开拓这个市场。有很多其他几个方面都熟悉了,遇到一点挫折他熟悉了,他后面的人在他前面的基础上又成功了。所以中国企业家在非洲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人都是已经走了九十九步了,最后一步不属于自己,以为这可能就是不行了,结果打起背包往回走,结果损失了,实际上只要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下就好。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叫六个熟悉。第二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你一定要平等互利的待人,有着一种共赢、共发展的思路,而不是说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捞到一笔就走不顾长远,只顾眼前;不顾对方,只顾自己。另外就是只顾生产,不重民生,当地的民生。所以这一块我觉得也很重要,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我觉得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也要积极争取双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包括我们的使馆、包括我们的商务处,包括对方的一些商务部门,财政部门、银行部门,我们国家的一些商务部门、银行部门。
最近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支持非洲的政策,只要我们企业把握这三点,非洲项目多得很,要做做不完,很多企业比如像华为、中信,他们在非洲这块的额度已经占了他们整个的三分天下了,就是三分之一是非洲的额度。当然他们在非洲这两家公司雇佣的人员就有3万多,像中水电,像有色,像中钢,像中国建筑,像中信这些大的企业在当地都做了非常好的项目。比如像整个北非的、阿扎尼亚的83亿的高速公路,玛戈里布(音)高速公路就是我们中信承担的;比如说尼日利亚的铁路信号的改造,就是我们中铁来做的。所以这些我觉得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是整个我们企业走出去,必要的一些条件。
现有的政策是不错的,但是现在我觉得有两项政策非常重要,一个就是加大对去非洲的中小企业的资本金的支持,因为这点资本金确实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资本金支持,有时候项目,特别是中小企业到非洲去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是一个。第二个我就觉得要加大我们银行的点面的设置,现在我们非洲有54个国家,我们现在非洲把钱,公司有的都直接拿着提包回来,这样太危险,因为海关是不允许把现钞放在包里面带回来的。我们有些企业家因为找不到汇款,所以我们这个银行的业务、服务业务要跟上。所以我建议中国银行也好,进出口银行也好,开发银行也好,要把每个点铺开,不仅要设代表处,而且要设分行机构。哪怕你现在不能每个国家设一个,一些地区,东西南北中还有进出口贸易额比较大的,像安哥拉,多设一些点,这两点是当前企业跟我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