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3 周三
*和孩子课外班的老师聊了会儿天。从老师口中,听到好些个“牛娃”的优异成绩,听到“牛娃们”那乐此不疲,高效率学习做题的劲头儿,比如谁谁五一期间,除了听课,作业,还刷了难度颇高的10套数学卷和10套英语卷;比如谁谁,每次做课堂习题,课后作业,简直如老师的讲义般精准;比如谁谁,在学习上的自律和高效,让老师都惊叹不已;比如谁谁……
说实话,听听看看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我心里的羡慕,那是蹭蹭的往上冒。
扭头再想想看看自家的娃,不得不摸着心口承认:有差距,的确有差距。比不上,的确比不上。
朋友说我,干嘛要比?拿自己和别人比,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拿老公和别人家的孩老公比,拿…比…。你咋那么爱攀比?咋啥都比?!
你越攀比,越焦虑。越攀比,越看不到自家的好。你越比,就越有怨,有挑剔,有要求,有失望,有…各种情绪,进而就有各种折腾了。
朋友说的没错。
我也发现,我的很多怨恨恼怒烦,不就是因为比来比去嘛!
若是哪点比不上别人,觉得自己/孩子/……不如别人,觉得自己/孩子/……不好;就会对自己/孩子/…有要求,有期待,想要自己/孩子/…做出改变,马上变好,追上最好能超过别人。
若是哪点比别人好,在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一下下后,又会陷入“如何保住这点好”,“要是被别人赶超了怎么办”的恐慌之中,害怕失败/做不好,想赢怕输,不敢尝试或挑战。
*朋友说,你呀,整天有意无意的比来比去,那是因为你看不到“你是谁”,因为你不接纳“我就是这样的”。你光想着“我要成为谁”,你认为只有“成为了谁,才是好的,才是能被接受的”。
朋友的话,听着像绕口令似的,说的我一愣一愣的。
*初开始,我想反驳。我说,不管我们主动比还是被动的被比,比较本身就是存在的,好坏优良差也是存在的呀。
我想成为好的,想成为优秀的“谁的样子”,难道不对吗?这不是促进我进步吗?光说接纳了,我接纳了自己,就可以了吗?就不用努力,不用改变,不用前进了吗?
朋友点点头,又摇摇头。“比较是存在,好坏优良差,你说它存在,也说的过去。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比不比,而是,你如何不被“比的结果”困扰。你是否能接受你的好与坏,是否能接受你的优良差?”
朋友停了一下,估计是在想怎么表达清楚,她又说,“想成为好的,优秀的谁,不是不对,而是,你了解自己是谁,是什么样的情况状态,有怎么的条件和能力么?你不了解“自己是谁”,一味的追求“成为谁”,就像你非让一颗苹果,努力改变去成为橘子,这可能吗?这不是自我折磨,自讨苦吃吗?!”
“接纳不是说,就这样了,不用改变不用进步了。而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能做哪些现实可行的改变?”朋友又说,“比如,如果你了解自己是一颗苹果,你接纳自己就是一颗苹果,了解这颗苹果目前甜度还不高,那么,去找寻有没有条件如何让自己成为一颗甜美的苹果?如果没有,可否长的大点?红点?……才是改变的方向,而不是去执着于成为橘子。”
*朋友这么一说,我有点感觉了。
先接纳自己是谁,了解自己的现状,能力…可以改变的部分,可以进步的方向,然后不断找寻条件,资源…不断的去行动尝试,纠偏修正…
也许,人这一生,不是执着于要“成为谁”,而是不断看见了解接纳“我是谁”,不断完善“我”的过程。
我呀,对自己,对孩子,对…,还是缓一缓“成为谁”的贪要吧,先学着了解和接纳“我/他是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