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最后一周,跟随漯河市教育局组织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专项培训班外出学习一周。虽然盛夏的古都洛阳,骄阳似火,台风掠过,但是浓浓的学习氛围和满满的学习收获让我在普通的日子里体验了精彩的生活,心中尤为充实,一切也都欣欣然朗润起来了。
丁桃红老师作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开启了首场讲座,她先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告诉我们做一名教师既要有教育情怀,又要有使命担当,且要与人为善,乐于合作,坐得住,沉得下,静得了。再对工作室主持人身份进行定位,建议我们既要能做教师宏观发展的引导者,又要能做教师微观发展的指导者,在成就事的同时成就人。最后告诉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工作打造教育教学“行家里手”团队,实现工作室的长远目标。丁老师明晰的思路让我对自己的工作也产生了崭新的思考,打开了我做教师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每个人面对自己的成长,都要有使命和担当,在默默无闻的日子里制订自己的规划,按步骤努力地生长,悄悄地绽放。不管别人是否催促,做好自己的事永远是最重要的工作。也许有人拒绝成长,对参加培训感到厌烦,嫌耽误时间,怕登台展示,一提继续学习就满腹牢骚。但欠下的账终究需要还,面对学生的成长,不能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迎接新时代的教育,恐怕是每位教师心中最大的遗憾。
陈静老师的讲座我已学习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手举火把探路,寻找灯塔守望”是本次学习带给我的新意。一名教师,若能在他(她)参加工作的前十年得到智慧的引领,主动解决被动遇到的问题,实现新手到熟手的角色转换,那将是他(她)专业成长的黄金时期。可惜一部分新教师总是不珍惜专业成长的最佳年华,在不停的转换工作之间丢失了初心,导致最后蹉跎了岁月,空留遗憾在心间。陈静老师工作室的目标是:让研究真正发生!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数年来,她的工作室一直在对教师进行梯度培育,青年团队加骨干团队构成了她的活力团队。她的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节节攀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她的主持下,“陈静中原名师工作室”已发展成为教师成长的基地、名师展示的舞台、教学示范的窗口、科研兴教的阵地和教育改革的论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怀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对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等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采取批判和反思的态度,积极寻求更优质的教育路径,才能帮助我们聚焦研究,拥有朴素的学术态度。丹尼斯•威特这样说,“只要你还嫩绿,你就在生长。如果你成熟了,你就开始腐烂。”做为教师,我们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授课水平的提高,管理能力的提升,都是我们生长的痕迹,但我们只会越来越成熟,芳香四溢,色彩明艳,我们拒绝腐烂。
培训中间几天,田老师、常老师、张老师和郭老师也分别就工作室文化建设、工作室核心成员培养、工作室档案整理、工作室宣传策略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指导,不仅从理论上传递给参训学员建设的途径,还带领参训学员进入工作室参观浏览,感知工作室主持人高强度的工作和有层次的培养,为新手主持人指明了方向和开阔了视野,把本次培训的主题鲜明呈现,实现了技能的积累和方法的推荐,把培训的价值最大化。相信每一位主持人在本次培训之后都会对自己工作室的建设有明晰的思路和深远的思考。
培训的最后一场聆听河南省教育科学评估与规划院徐万山老师的讲座《教育科研的基本尺度》。虽然是最后一场,虽然中午就要结束培训,但会场内学习的热情只增不减。每一位学员或认真记笔记,或拍照做保存,或互动答问题,没有一个人懒惰松懈。徐老师首先让大家区分科研课题和教研课题的不同,然后讲述教育科研课题的四个选题原则和两个关键因素,并告诉学员们教育科研选题要突出时代特征。徐老师的讲授让学员们豁然开朗,瞬间明朗。譬如:《“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研究》是科研课题,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实践与研究》是教研课题。接着徐老师又讲授了如何对教育问题进行提炼和表达、教育科研课题常见表述问题例析、教育科学课题的论证设计、教育规划课题的论证设计和研究报告的内容与结构等内容。最后徐老师用两个词语描述结项材料:“颗粒归仓”和“正装出场”,完美地结束了他的专业讲座。尽管听徐老师的讲座是五天前的事情了,但他的每一句话都还在我耳边回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于课题的主持,我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不着急,慢慢来。
七月二十九日中午十二点的洛阳,小雨仍在下,学习暂时结束,学员即将返程。我拉着行李箱走出会场,打算冒雨跑向路边的送站车。刚一抬步,迎面走来的张理想老师就为我撑起了雨伞,虽然只有短短两分钟的遮雨时间,但我真实感受到了和善友爱的情谊。整个培训期间,不止这一瞬间的感动,还有很多可以用语言描述的感人细节,譬如何国耀科长对本次培训从头至尾的坚守、培训班班长谌玉晓老师和副班长田春霞老师对班级成员悉心的照顾、班级其他学员为整个班级拍照分享讲座内容的周到、班级所有成员畅所欲言的分享……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周一想写完的培训总结,一直拖到周三。近几天视力下降,执行力确实弱,但学习的热情丝毫未减,一是在读《镜花缘》,二是完成了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有人说现在的教育很不好把握,总有杂事乱师心。还有人说教育在一日千里地变化,思想总在形势之后。我觉得都有点儿道理,但又不完全说明问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变化,禁得住折腾,万变的背后永远需要渊博的知识支撑。你若坚守初心、博览群书,吸纳百家之长,哪又会惧怕新时代的冲击?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就是学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