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如“地球熄灯日”“全球植树日”一样,这是一个特殊日子里将一个关键词在平静夜空绚烂绽放的生动写意。然而,任何事情都不能变成一阵风,读书更应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细水长流的行为。还记得一幅图片就是一个人踩在用一堆书籍垒成的台阶上面,它向我们说明了:要说读书能带给你什么,他就是让你拥有更高的视野,看到更大的世界。
最近不是流行了一个辞职旅行的热词嘛——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可我要说,世界上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靠出去旅行就能解决的。旅行过程中的吃喝、拍照如果不能解决心的问题、不能发现自己和体验更广维度的世界,那只能说是仅仅多了在朋友圈刷存在感的噱头而矣。更甭说反省自己白吗?富吗?美吗?高吗?富吗?帅吗?之后对囊中羞涩的无奈和对离职的底气不足。虽然曾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圣人箴言,但“如果不读书,那么走得再多路也不过是个邮差”却一语击中了现实。
读书吧!它是成本最低的事情,除了30元左右的纸质书,更有便宜到无节操的电子书,更有图书馆那样书香浓厚的圣地。读书吧!它是最能体现公平的行为,无论出身贵践,无论外在参差,读书让我们的思想平等,同时在辽阔的思想疆域自由驰骋,带着一颗赤诚的心,我们在书籍面前可以高呼舍我其谁。因为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仅属于我们而别人拿不走的东西:那就是吃进胃里的美食和读在心里的书籍。
读书不是作秀,不是攀比,更不是掩盖空虚的装饰品。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读书是一种高大上的行为,但好多时候却读得了皮毛,读不了实质,也有的只会摆拍,不会日日践行,没有变为习惯。于是书架上买的书多成了一种摆设,已铺了一层灰尘。手机阅读客户端、kindle阅读器里下载了一堆电子书也大多尘封,我们看过了书名之后就再也没有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此外,许多碎片化的信息更是占据了我们的时间,满足了我们自以为是读书的虚荣心,暴露了速食主义者的本质。
读书是一种习惯,如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而且绝不带有任何功利心。当每天与读书来个约会,心便不再浮躁,也给我们带来美妆一样的自信。同时,当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共有一个读书的符号时,也将变成一个有温度、滋养大众的光芒。还记得北京三联韬奋书记24小时营业时的激动吗,愿都市夜灯24小时点亮时所有在这城市里的人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让读书变成一种习惯,让我变成更踏实的人。还记得作为北漂在忙碌一天的晚上,下班在公交站等车回家。旁边恰好一个着装朴素的青年男子在停放着自行车卖糖葫芦,没有生意的间隙,他伴着傍晚昏黄的夜灯拿着一本书在认真的瞧着。当时我的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再苦再累、再漂泊的生活,可以读书不就是最安稳的生活梦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