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是他们第二次单独见面。男孩约了她看电影。她从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所以很少去电影院。但出于礼貌,她还是问了男孩,“最近有什么好电影上映?”男孩看着她,眼角眉梢都是笑意,“《海王》。我猜你会喜欢。”
大概在10年前,她看了《冷山》,从此爱上了妮可·基德曼,爱上了那个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了生存,为了所爱之人在等待中慢慢学会与粗粝尖锐的生活对抗的坚强女孩艾达。于是,她突然找不到拒绝男孩的理由。
电影21点开场。20:30,两人约好在电影院附近见面。大雨过后的冬夜,虽然寒凉,但被雨水浸洗过的空气凛冽却沁人心脾。他们一路走过去,偶尔会有点点雨星落在脸颊,她不由想起读初中时最喜欢在冬日的早晨就着薄雾吃冰的自己。
走进放映厅,只是零星坐着几个人。在寒冬的夜里,温暖的被窝总是更具吸引力。
荧幕上的妮可·基德曼还是那么动人,眼神依旧坚毅。岁月非但没有带走她美丽的容颜,反倒为她的美增添了几分自信和笃定的光晕。她喜欢妮可,喜欢她的美给她带来的视觉愉悦。可是,她并不十分喜欢《海王》这部电影。她一直无法理解,一个人为什么必须得活成别人的期待,要按照别人的意愿选择自己的人生(例如影片里的海王亚瑟),也不明白在“不平等”的爱情里,为什么总有一方(通常是弱势的一方;影片里亚特兰蒂斯女王的爱人、灯塔看守人汤姆)在原地等候,而另一方(妮可·基德曼扮演的亚特兰蒂斯女王亚特兰娜)则需要离开,回到自己的“战场”去尽未尽的义务。
正当她皱着眉头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的时候,一只握着可乐杯的手出现在她眼前。她侧身,一脸迷惑的看着一旁的男孩。男孩满脸笑意,“现在不冰了。”借着荧幕上投下的点点光影,她看见了男孩眼里真挚的关切。她愣愣的看着男孩,眉头依然紧锁。
最后,她从男孩手里接过可乐杯,杯子仍然有他手心的余温。她的心突然颤了一下,眼眶顿时湿润。她迅速说了声“谢谢”,然后转身盯着荧幕。
她是虚寒体质,冬日里手脚冰冷的她对温度总是特别敏感。端坐在黑暗里,她感觉到那一丝余温沿着杯壁,穿过手心,直击她的心。在那一刻,她是感动的,她看到银幕上腾起了点点水雾。可是,很快,那种感动被一种莫名的恐慌代替。她立马把可乐杯放在座位边上,好像那一丝余温会把她烫伤一样。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又缓缓拿起杯子。她不想让男孩失望。于是,她轻轻吸了一口,可乐里还残留着零星的温热。不知怎的,在那一刻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前一段感情。那一口可乐瞬间如鲠在喉,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它咽了下去,也费了好大劲才把即将夺眶而出的眼泪憋了回去。
电影散场,湿漉漉的街道在昏黄路灯的映照下看起来像刚被涂了一层浓稠的沥青,只不过这沥青是冰冷的,没有一丝温度。
他送她回家,一路上她显得格外沉默。
之后的几天,她拒绝了男孩的一切邀约。两人在微信上的聊天也时常以她漫不经心的回复结束。
直到那天傍晚,她坐在电脑前写稿。暮色渐起,黑暗一点点吞噬着房间。她不想起身,只是借着电脑屏幕的光亮写完最后一段文字。这时,手机振动。她打开,是男孩发来的消息。男孩说他在小区门口,想给她送点东西。她盯着手机,屏幕的光刺得她眯缝起双眼。
过了一会儿,她在手机键盘上按下男孩的名字,然后发送。这是他们之间的小默契,只有在说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才会直呼对方的名字。随后,她又发送了三个字,“对不起”。隔了几分钟,男孩回复,“明白了。”曾经,她对男孩说过,“你很聪明,和你说话不费劲。”
她放下手机,继续在暗夜里写稿。可是,眼里渐起的雾气让屏幕上的文字变得越来越模糊。
(二)
关于她的感情,她的朋友们,不论男女,不论彼此间是否认识,像是商量好了似的,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你还是没办法从前任的阴影里走出来。”于是,她不断的道歉,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为自己的软弱,为自己的不成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
可是,直到拒绝男孩之后,面对朋友们同样的揭穿和评判,她突然厌倦了一遍又一遍的说“对不起”。她不知道这句“对不起”是该对谁说,对男孩?对朋友?对曾经的自己?还是对现在的自己?于是,她任性的反驳,“你们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你走不出过去’,‘你不懂谈恋爱’,‘你恋爱观、婚姻观有问题’···我一直以来都未曾否认过,可是,你们是我的朋友,我总希望不管我再怎么不好,你们都能对我有更多的包容和谅解。”
她满心疲惫,想缩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里。
这时,一个朋友走到她面前,他说,“没事的,你没做错什么,不必向任何人道歉。只是,下次遇到对你好的人,要学着更勇敢一点才行。”
于是,她试着不带偏见,不带指责,去看过去那段感情和曾经的自己。然后她发现,其实现在的她并没有深陷过去无法自拔。她之所以没办法接受新的感情,不是因为放不下过去,更不是因为放不下前任。她,只是胆怯而已。
当男孩递过那杯带有余温的可乐时,她突然在他眼中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
当时的她也认真的喜欢着一个人,全心全意的想对他好。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她的喜欢,他说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可是他从未拒绝过她的好意。于是,四年的时光里,她卑微的喜欢着,默默的讨好着,而他只是不动声色的接受着。直到第五年,他突然提出在一起。但即使在那段短暂的恋爱里,他也从未给过她一丝关心和在意。所以,在那五年里,她一直战战兢兢,习惯了以放低的姿态去讨好,习惯了默不作声躲在被忽视的角落里。
自那段感情之后,她变得小心翼翼,对感情里的“不公平”也变得斤斤计较。因此,当男孩对她好的时候,她自觉没办法给与对方同样的在乎,她也没办法心安理得的去接受一份无法回应的喜欢,即使这种无法回应可能只是暂时的。于她,这种单方付出的感情对谁都不公平,付出的一方会因失望而痛苦,而接受的一方会因愧疚而负累。所以,她选择了果断拒绝。她不想让男孩陷入自己曾经的卑微与窘迫。
一直以来都有人不断提醒她,感情是需要时间慢慢培养起来的。可是,她也知道,感动不是爱情。她害怕,到最后,再多的感动也无法摇身一变成为爱情,而这一路却欠下了太多无法偿还的歉疚。那时的拒绝一定会比一开始时更让人心痛吧。
(三)
她看着朋友,轻轻点头,“如果还有下一次,我会学着更勇敢一点。因为我会一直记得,在那个寒冬的雨夜,一个男孩曾递给我一杯带有他手心余温的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