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古诗六首赏读:万物含新意,风条万类滋
立春。一个“春”就让人欢喜,四季之中最美的季节和时段,立,是站立,是确定,是笃定,是建立。“立春”是说,春天,正是回归,春回大地。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无论是先秦以北斗移动来划分节气,还是汉朝以后以日影确定节气,都以立春为二十四节气的开始,以大寒终。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对立春和春天的重视。
立春之所以在古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因为干支纪年的上古,立春就是一年的开始。万象更新,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活动。
就算是商周纪年,一年的开始因为采用月历而有所变化,四季之春始,仍旧是一年最重要的日子。汉朝以农历一月为岁首,然而立春之日,皇帝遵循古代的节气,在东郊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这种仪式唐宋更为盛大,隆重郑重的迎春祭祀贯穿了古代社会的始终。
而当代新年叫做“春节”,其含义是涵盖了过年时段最重要的一个节气节日“立春”。因为在古代,立春,就叫做迎春节,春节,或者春日。
而民间,立春迎春的风俗从来没有改变过,因为那是自然给土地给生活最美的最丰饶的礼物,春天回归,万木繁荣,农田兴旺,包含着一年丰收的愿景和希望。一年之始,一春之初,有多少让人期待的振奋啊。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
间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
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中唐 · 元稹《咏廿四气诗 立春正月节 》
先唐之前,就有很多关于立春迎春的诗,比如南北朝的迎春诗,隋朝的迎春郊庙诗歌,都明丽隆重而欢快。之所以今日要选择唐朝元稹的立春诗,是因为这首极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唐朝是个富庶繁荣,而且各阶层广泛参与时代进程的时期。元稹的《咏廿四气诗》不是小众和集会唱诵,而是作为教科书形式对全国广泛刊行,彼时,他是作为丞相,用这样的形式,向唐朝全民普及节气知识。上个世纪,在北方沙漠出土了元稹节气诗的两个手抄本,足以证明这组节气诗在唐朝中叶的广泛流行和传播。以平易典雅的诗句,传播了节气知识和精华,指导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且有特殊的诗美。
“春冬移律吕,天地换星霜。“
立春是传统正月的第一个节气,而每月的第一个节气,叫作“节气”,而第二个节气叫作“中气”这也是元稹诗题的含义,立春在正月,是正月的第一个节气。而第二个节气“雨水”则称为“雨水正月中”
立春,是春天和冬天的交界,用以应对冬天的音乐已经化作了春天柔婉清新的旋律。
而天地之间,天上斗转星移,地上霜雪融化,换了季节。
别看这两句诗好像简单对仗,实际也普及了传统冬春划分的来历,一是古代遵循的音律对应四季节气,二十上古用天象斗转星移划分四季和节气。
”间泮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上古之人对春天立春时段有很细致的观察,并载入典籍,立春三种广谱的自然改变,”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陟负冰“
这里写了两个,河流逐渐解冻,水中的鱼儿冒出水面,温和的春风吹来,但是这个时段,柳树返青,但是还没有完全舒展。
”早梅迎雨水,残雪怯朝阳。“
正是因为气温回升,雪很难固化,就算是下了也很快融化在春天的太阳里,此时雨重新回归为春雨,而冬春之花的梅花,迎来最早的春雨,绽放出最美的春花。
”万物含新意,同欢圣日长。”
立春是春天的回归,万象更新,太阳是明丽的春阳,且一天比一天停留的时间长,万物生长靠太阳,春天万物是如此饱含着清新向上的美,等待春风日深,逐渐繁荣。
元稹的诗里,细致描写了立春节气的自然物候和变化,春天来了,但是还会有春雪春寒,但是不要紧,最美春初,美在不可遏制的清新向上。
“九衢寒雾敛,双阙曙光分。
綵杖迎春日,香烟接瑞云。
佩声清漏间,天语侍臣闻。
莫笑冯唐老,还来谒圣君。”唐 · 姚合《春日早朝寄刘起居 》
那么立春,皇帝要做什么呢,那当然是盛大的郊祭,率领百官去迎接春神。
为什么皇帝如此热衷各种祭祀?这就不能不说,这悠久深邃的传统。中国的皇帝是天授皇权,奉天承运。他终极的代表是自然之神,万物之神,是命运在人间的化身。而且中国的历法虽然不是由某一个皇帝制作的,但历史上,上到三皇五帝,这些管理人间的方法,都是由皇帝推动完善。
比如来举个例子,袁世凯当皇帝,为什么要在冬至举行祭天大典?因为在传统的帝王传承中,没有经历这种祭祀仪式,就不算是上天认定的皇帝,不能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虽然他这么做也没当成皇帝。但是历史上还是记了他一笔。
所以皇帝对于四时的祭祀,格外虔诚。比如,立春一早上,他就得穿上全套的祭祀衣裳,比如青衣,青冠,仪仗竖起代表春天的青色旗帜,率领百官浩浩荡荡去郊区迎接代表春天的青帝。
那么郊外的祭坛是头天就已经搭建完毕,而且还有无数的道士或者祭祀人员守候。
百官半夜里就从家里盛装赶来,然后浩浩荡荡跟随皇帝去郊外。这种仪式有多少人呢,有一首唐诗里写,在祭坛边陪同祭祀的多达万人。
但是这样的祭祀,皇帝和臣子都愿意参与,一是表达迎接春天的虔诚,二是皇帝的排场极大,有种隆重感和向心力,三是这样的祭祀,往往会宴请臣子,气氛融合,赏赐不匪,很多没有见过皇帝的官员,可以看见他们效忠的领导。四是,这是春天,皇家公派郊区一日游。
姚合当然乐意,半夜里就赶到皇宫,还和皇帝说了会话,然后在仪仗的簇拥下,完成壮观的一日游。这后面还有皇帝赐宴,总之,皇帝的脸也如春风,好酒管饱。这样的宴会,很多低阶有幸参与的官员都喝醉过。因为是仕途的信心和吹牛的资本。
“玉律传佳节,青阳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綵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
流水初销冻,潜鱼欲振鳞。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唐 · 冷朝阳《立春 》
这是唐朝民间的立春,青帝此日回来,民间有重大的迎春活动。
比如用土堆成牛,或者用树木稻草做成牛的形状,自汉朝起,就代表着春天来临,春耕在即。土牛守护着土地和家园,人们头上戴着迎春的燕子装饰,表示迎春。
皇帝郊区祭祀,民间自然也会自发组成迎春游春祭神和拜神的活动。且立春多在新年之前,村村落落,彩旗招展,牛和燕子,不过是其中的吉祥物之一。
腊月过去了,北斗星指向春天来临,这个月就是春天开始啊。
农村的风光,处处都美好,万物都呈现清新的光彩。
流水开始解冻,鱼儿开始游动,梅花盛开,柳条青青。
在外地的人看到他乡的迎春,怎么会不思念故乡?
为什么他乡同样的风景,一样的热闹,你会思念故乡呢?很简单,在家乡,你是主人,可以参与到迎春祭祀的过程,有着投入感,有表现表达的渠道,比如舞龙,踩高跷,在客乡,你是看客,很多重要的仪式,你不能当主人参与。盛大的仪式唤起你的跃跃欲试,这是立春的人间蓬勃气。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中唐 · 卢仝 《人日立春 》
古代立春节气的盛大,也使得人们在迎春的时候,感受自然界的时候,回归自我。
而且立春往往在过年前后,此间还有个在唐朝看得比较重的节日,就是正月初七的”人日“。传说上古女娲造物,第一天造鸡日,第二天造狗,三四五六猪羊牛马,第七天造出人。
自汉朝将正月初七祭祀女娲,代代相传,到了唐朝也是一个顶峰,人们在正月初七踏青登高,感谢上苍。实际立春迎春日也重在户外的活动,两个节日相隔不远,可以想见唐朝的过年期间,只要不是雨雪封路,户外是何等欢腾热闹。
而卢仝 这天三节同庆,一是过年,二是立春,三是人日。
在户外感受感恩自然他,自然也就三个春字脱口而出,春风度过,春天回归,天地无限春。
这样的美好,我觉得今日,是人日,是有充分自我的日子,我充分感觉到了做人的美好,人是万物之灵,能够感受自然和自己,能够感受历史和现在。
从今天开始,我要用最美好的人的规范来约束成就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我要像这春天的梅花,历经冰霜寒冷,也要崭新开花!
在卢仝看来,自然立春,天地立人,都是要启迪他做一个大写的人!
其实这个”人日“是可以保留的传承的,因为这个节日,可以充分思索自我,对于当代人也极有意义。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唐末 · 罗隐《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看起来开头像一首打油诗,但是越读越有味。
他是在数什么?数雪片?数春花?他在数杨柳树上的嫩芽,数茶树上的花骨朵,数着晚开的梅花,数着台阶下的兰草丛中的花卉,数着蒲公英和苜蓿。
是,春天来了,虽然是那么浅的春色,但是春天还是来了。
至少他数着这星星点点的嫩绿,得出了结论,万木开始发芽。
多么美好的清丽的早春啊,天空阔,一行大雁从南方缓缓飞来,水解冻,看得见鱼努力从薄冰的空隙中破冰跃出,它们也要呼吸春天的空气。
立春,春到也。
”紫宙星回后,青郊斗转时。
上林莺啭早,南亩雪消迟。
云矞千祥集,风条万类滋。
皇情同率土,黔首颂昌期。“北宋 · 晏殊《 奉和圣制立春日 其一 》
朝代更替,无论谁当皇帝,关于立春的祭祀都不会停下来。
大唐没落,大宋兴起,皇帝换了人,又一代天选之子,但是立春迎春的仪式还在,依然盛大。
在春天来的路上,依然会有隆重的仪仗,踏着春风,盛大迎春。
北宋宰相晏殊,就是描写的又一次皇帝率领百官的迎春。
此时郊外皇家园林的莺啼婉转,报告着春天回归,一路上仍旧有积雪覆盖大地,此时应该算成春雪吧。
晴雪的路上,天空丝丝云彩,早春的风已经含着滋润的水汽,滋养着万木,你看那柳条格外青青啊。在仪仗行进的路上,可以看到老百姓远远看到仪仗队伍来,都纷纷跪下。
他们是真心拥戴给了他们太平的皇帝和给予万木生机的春天啊。
很美好,很有趣。有趣的是,无论王朝更迭,人间有多少悲欢离合,立春和迎春,这样的大典和仪式,仍旧能够凝聚百姓的人心和情怀。
我甚至想是永恒的立春,流水的皇帝。
然而,也正是如此,很美好,从上古流传下来的立春还将代代绵延,因为春去,春会再来。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