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没写文字了。一来工作忙,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二来没找到合适的主题。有些事,大家感兴趣,不适合唠唠叨叨的说。有些事,大家不感兴趣,更没必要浪费大家的眼球。
今天,我回来了。趁着刚下班,晚上还有别的事,在办公室的空余时间唠叨几句。
这段时间看了很多书。徜徉在书海,越来越感觉漫无边际。这书啊,越读越多,没有穷尽。过去在当当网上买书,现在呢,消费降级了,在某多多买。买的书,基本都是盗版的。盗版到一打开看质量就毋庸置疑的程度。不过,我看的是内容,不是书的质量。内容是一样的,领会精神就够了。
看的书,五花八门的,有国学,有哲学,有传记,有经济类的。这些年,看了很多王阳明,很多曾国藩的书,到回过头来看,内容基本一致,故事就那么几个。也不知道是谁抄袭谁的,谁最先写出来的。如果给我几天时间,我也能写出来,不过就是对照别人写的书,前后调整下,加上自己的理解,就成了一本书。不过,能不能有读者就不好说了,文笔好,就能多卖几本,糊弄下消费者。看了这么多人物传记,真正写得好的,还真是那些大家的作品,源于对历史的理解比较透彻,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到位。
但我认为,一部好的作品,最关键应该具备两条。一个是渊博的历史文化底蕴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汲取出来历史人物的核心故事,这些故事一定和人物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而不是那些荒诞的传说。比如,那些帝王将相出生的传说,又是天象,又是托梦什么的,这些东西,只是佐料,有也行,没有更好。需要的是,找到历史的逻辑,他们在历史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才是重要的。另外一个是,作者的个人素养和人生阅历特别重要。比如从政者写王阳明或者曾国藩,一定比其他行业的人更贴近史实。一个更接近历史人物的人生阅历的人来写作,一定比远离的作者写的更好。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就是作者自己,一旦进入了角色,对历史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写好书,并不容易,需要人生的沁润,需要生活的磨砺。
看书超过万本,更感觉到学海无涯,更感觉到自己读的书仅仅是沧海一粟。在书海中,看不到尽头,无论今生还是来世,都读不完天下的书。
我的人生很丰满,因为几十年和书为友。以后,抽空写点读后感吧,这样,有益于对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