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朋友咬着嘴唇上的死皮含混不清地同我讲。
我拿起手里的奶茶和她碰了碰杯“那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呢?”朋友吸了三颗珍珠,半晌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生活是什么。”
我笑了笑也没什么话好讲,只是突然想起来电脑开机时腾讯总是推送的那句话:“腾出空来去生活。”
那到底什么是生活呢?
02
有关于高三的记忆漫长模糊,但是还是很清楚的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对着写满一页纸但是得不到分数的文综没有办法,对着记住永远超不过一天的单词也没有办法。周末开始往返于各科补习班,偶尔停下来就会觉得焦虑不已,错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里都觉得有无数人在悄无声息地超过自己。
这是我对于生活最开始的模糊印象:跑步时呼出的白色雾气、油墨味道浓烈的试卷、一管又一管迅速消失的水笔,以及永远永远不能停下来的念头。
这样的印象模糊地被我带到了大学,然后在杂乱庞大的琐事面前,我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模糊地意识到,不对,生活好像不是这么一回事。
可能是从我排的满满的计划表从来完不成的时候开始,也可能是意识到别人评判一个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纸面上的分数开始。总之我觉得有了什么不一样。
但是最开始的开始,我以为生活仍然和高三是一个模式的,尽管意识到了不一样,但是我以为生活无非就是从看得见的分数,变成了看不见的分数而已。于是我掉进了一种很可怕的旋涡里:我把我的生活变成了一张计划表。我的焦虑一天甚于一天,我甚至觉得在我晚起的那几分钟里就有无数的同龄人抛下我不断地向前奔跑。我越是焦虑,我就越急着要做好。我要马上就看到学习的效果,我要所有人都喜欢我,我要我自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一样精准无误地执行计划。我对我自己步步紧逼,一步都不肯放弃。直到最后情绪崩溃,我再也负担不起高负荷运转着的生活。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开始对这个问题有了清晰的疑惑:“到底什么是生活。”
我尝试放弃所谓的计划:我开始在周末的早晨睡到天光大亮然后把自己的玻璃器皿一件一件洗刷得干净透亮,开始放弃自己极其讨厌的跑步运动,开始偶尔也为了自己喜欢的电视剧熬夜赶进度。我开始活得不那么像一串数据,我开始活得有人情味。
尽管在别人眼里,我好像一下子堕落了下来。或许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对我而言,我心里那些从高三起就残留着的冷漠和焦虑,在每个周末香甜的梦里逐渐地被治愈起来。
我不可能永远带着伤口过日子,我也不能永远这么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我至少要明白什么是“日子”,我才能过好我的“日子”。
03
前几天看到一个博主星玫说:“今年是工作的第七年,才终于有种走上正轨的感觉。办公室是全北京最喜欢的大楼,住和健身都在最喜欢的街区,可以穿喜欢的裙子鞋子拿喜欢的包,脑子里有一张清晰的“最适合自习加班的地方”、“最适合下班喝一杯酒”和“最适合一个人吃饭的地方”清单,饥渴学习,忙碌但方向明确,理智地孤独,真好。”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羡慕中又带着释然,她终于在北京这个城市里有了“安定的生活感”,不过这个过程她用了七年。
我记得在开始的那段日子里在日记里写:“我不想再做任务了,我想学会生活。”但其实到现在为止怎样算生活,我还是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我偶尔还是会忘记扫地,要洗的被单一拖再拖。但是在这样的节奏里,我会突然的感觉内心里安定那么一下子。
就好比我现在在听焦迈奇的《赧然的贼》,手边放着我双十一买的红色菱形格马克杯,里面是我没喝完的半杯白开水。
我觉得这就是生活。
文|陆沉
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公众号 陆沉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