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对老师的崇拜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老师,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老师说什么,绝对不会反驳,彷佛那样做了,就是一个"坏"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的就是能让老师看见自己,表扬自己,满足小小的虚荣心。
小学一二三年级,班主任是当时的语文老师,她长得比较瘦小,人比较严厉,平时上课认真,但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偏心——对长得好看的偏心,对成绩好的偏心,对长得好看学习又好的,更是赤裸裸地偏爱,如果家境再好一些,那簡直是老师心目中的三好学生了。不过,这样的同学,我们大家也都很喜欢。后来我们才知道,为什么大家教师节一起送去的礼物总是被老师委婉拒绝,而单独送去的礼物老师又欣然接受,因为有一个词,叫投其所好。
她喜欢的学生,上课迟到可以不用罚站,因为人家学习好,有羞耻心;上课说话,是情有可原,下次注意就行;做值日可以不用那么认真,因为回家还要抓紧写作业。她不喜欢的学生,只要迟到就要在讲台罚站,不管什么原因;上课说话被逮到,不仅会被眼神杀死,还要站着上完这节课;值日如果不认真,那么这周的卫生可能都要承包......还有一些成绩中等的同学,学习和日常都比较低调,所以也一直不是老师关注的对象。
在这种氛围下,平均年龄只有8岁的大家逐渐形成一个标准,用老师喜欢和不喜欢去评判一个同学是好是坏,这个人的成绩是好是坏。如果老师奖励了一个同学,那么他/她一定是好学生,如果老师惩罚了一个同学,那肯定是这个同学做的不对。
作为一个长相一般,家境普通的人,我可能入不了老师的法眼,但是由于小时候学习成绩优异,做事又比较认真,因此经常得到老师的“重用”。对于老师奖罚同学,也一直和大众的想法一样,反正针不扎在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疼。
后来发生了一件小事,让我觉得不被老师喜欢或者不被老师重视,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而被老师喜欢,其实也没有那么幸福。
小时候上学,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早读。爱学习的人会很认真去读书,不学习的人则喜欢在旁边插科打诨。虽然有学习好坏之分,但是大家的关系并没有因为这种差异有太大不同。其实,有时候苦读书的人也想懒散一天,每天刻板地读书、学习,也想偶尔放松。所以有一天的早读,大家都不太认真,而是在教室里说说笑笑。结果可想而知。
老师来到教室以后,大家瞬间吓破了胆,一时间四周鸦雀无声。用当时很流行的作文名句形容,就是:“教室里特别安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被训斥了一通之后,大家纷纷低下头,就像小偷被抓现行一个惭愧。接下来的一天都战战兢兢,上课都比平时认真了好多,想以此换来老师的息怒。
但该来的你就别想跑。快放学的时候,老师过来宣布,因为今天早读表现太次,放学以后全班都要留下来读书,越认真,回家的时间越早,谁开小差或者不认真,就留到老师认为好为止。
大部分人慌忙掏出课本,开始放声朗读,想要早点回家。还有几个人不紧不慢地拿着课本,做做口型,企图蒙混过关。大概一篇课文的时间,老师说因为正副班长读的最认真,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所以他们可以先回去,剩下的同学还要再接再厉。听见这话,大家更加目不斜视,专心致志,比以往都认真。渐渐地,除我之外的班干部全部都能回家。我的好朋友们也得到了回家的批准,甚至刚才偷偷聊天的同学,也能放学了。大家临走之前,都露出了如释重覆的神情,用同情的眼神看着剩下的人,仿佛一场竞赛。我偷偷地看了看表,时针已经指到6,天色渐渐暗下来,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开始慌了起来。
这时,教室里剩下20多个同学,都不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我心里很着急,原来已经变成老师不喜欢的学生,可是我做错了什么?我心里很气,明明读得那么认真,甚至比走的很多人都认真,为什么还是要留我?难道是我哪里做得不好?一边想,一边掉下眼泪,越来越大声。又过了一会,老师进来说:“今天就到这里,以后早读还开小差吗?”“不敢了。”大家弱弱地说。老师接着说:“今天,朗读最好的就是阿木木,老师把她留下来,并不是因为她不认真,而是为了让大家看看认真的同学是什么样子,让她给大家领读,你们才能和她一样认真。她这么晚回去,完全是因为你们中有人开小差,才导致大家都那么晚。天色不早了,大家都回家吃饭吧。”
听了这些话,我的心里更加不平衡,Excuse Me?! 凭什么别人的错,我来背锅?况且全班都知道我家最远,凭什么让我做这个倒霉蛋?现在想想,可能是普通的我比较好欺负吧,但是起码和我本人知会一声可以吗?
回到家,爸妈还笑我,是不是犯错误被老师留堂了,我不敢多说,生怕爸妈不理解。反正从那天起,我该学习学习,该用功用功,在班里考试仍然名列前茅,只是没有那么喜欢那位老师,看待同学,也再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
这件小事,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今天看来是我太矫情,对于当年要强的我,说不上伤害,但是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