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气泡病?
由于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使水产动物的体表、鳃、肠及血管内出现大量气泡,引起血管栓塞。
二、气泡病的常见症状:
打转、停尸,红嘴、红头、红下巴,白尾,干尾,眼球突出,鳃盖后缘充血,鳍末端充血,严重者腹部充血、出血、瞎眼等。
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生气泡病?
水位较浅,水色嫩绿且浓;
杀虫、杀菌、杀藻后易得,特别是在清塘后(5~7天,10~14天,20~28天);
高温强光的午后(下午3~5点);
雨后晴天,“跑暴”、气温变化大,气压低时;
表层鱼与无鳞鱼、鳞片小的鱼种更易得。
预防措施:“深水位,多增氧,勤补菌”。
日常管理:
①深水位(至少1.5米),老水放苗;
②食台尽量安装在水较深、且有水流、底部装深色布的位置;
③加大增氧力度,采用立体式增氧,减少水流,加大增氧力度,特别是晴天中午、暴雨过后。
加强管理:
1、保持水质稳定(pH值变化<0.2),补充碳源及活菌制剂“利菌多Ⅱ+活力碳”保持菌藻平衡;
2、保持溶解氧变化<0.5mg/L,天气变化如雨后晴天时及时泼“速解安”+“优肽”防气泡病;
3、少杀虫,特别是不杀浮游动物,避免藻类过度繁殖,造成溶解氧过饱和,诱发气泡病。
治疗措施:
1、急性气泡病时,及时泼洒“速解安”+“优肽”,情况严重时配合换水;
2、慢性气泡病时,防细菌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