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一朋友出差拜访客户,一路上沟通当下的大环境的感觉,什么竞争、内卷、低利润等等之类的琐碎事。这都是这两年来从业人事的真实感受,这也是过去这十年里行业从事者的真实落差。社会发展变化之快,让自己也感叹,也打了大部分人的措手不及。然而埋怨归埋怨,这种变化背后一定有其底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生意”近乎等同于买卖,生意人会在一买一卖之间赚取差额,最后获得利润。同样还都是买卖,那么之前生意这么好做,现在为什么又这么难做了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解释,当然,这都只是解释,并不是定律,只能做做定性不能定量。
1、行业的红利期消失
感觉生意难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利润太低,大部分的生意、业务在扣除各种费用成本之后,已经所剩无几。甚至有部分生意一开始做就是亏损的,目的是为了下一阶段生意的实现而战略性的利润后移,红利期为什么会消失呢?这与我们经济增速的放缓有直接关系。在过去,各种物质上的需求一开始是得不到满足,这就是一个供少于求的市场,这简直就是一个赚钱的宝地。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学习能力超强的中国人叠加全球最大的工程师海量培训出品(高校毕业),人才与产品供给问题一下子就等到了解决,实现了由供少于求到供大于求的转变,结果就是需求得到了满足,红利部分马上消失,内卷就开始了。(对于红利期消失过程、结果等见上篇文章的例子)。
2、信息差的快速消失
这十年来中国变化最大的是什么?是信息的传播提速,由于智能手机以及4G/5G的极速普及,再又叠加大数据算法的个人推送,信息的传播精准而且快速。这带来的效应就是信息差快速消失,也就是说在买卖当中,对于同样的商品而言,你的成本是多少,别人的成本是多少,不出两天大家都知道了。所以由于规模效应的作用,大企业的采购成交成本行业皆知,大企业的谈判能力极强,后面的一众小弟就找到的目标与方向:“某集团的成交价是1元,我给你1.1元,你做还是不做,不做就下一家。”所以在生意买卖当中,这种信息差,地域差等等造成的利润池一下子就消失掉,聪明的商人也很难长期赚取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机会。即使是出海,做国外市场,本质也是一样的。
3、低成本的资金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去寻找哪些暴利的行业,为什么?除了以上聊到了两点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低成本的资金。十年前的存款利息为3.5%(一年期),贷款利息大概7%,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行业的利润率没有10%(7%+风险成本),正常的情况下企业不太可能会去上杠杆、贷款经营。因为贷越多,亏越多。而现在呢?3%的贷款利息,如果一个生意是6%利润息,很可能就会有人会想通过上杠杆,扩大规模去经营。只要风险可控,这种杠杆是合理的,也是可取的。结果就是只要某一个行业出现比别的行业更高利润,低成本的资金自然就流进来了,过多的资金流进了某一个行业当中,结果利润也会快速填平,最终就没有那个行业的利润率会长时间地异常的高。
4、规模经济的崛起
最后一点是规模经济的崛起,这个趋势其实是无法阻止的。经济学诺奖者斯科提出的精辟理论:资源总会落到用得最好的人手里。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低效能的产量只能被加速淘汰。好的资源一定会再次释放出来,并落到利用得最好的人的手里,真正的规模经济开始崛起。之后买卖双方的谈判开始由有信息优势的卖方向有规模采购优势的买方倾斜,客大欺店的情况就开始出现,这就是从事买卖的人在大客户面前显得很卑微原因。这是另一种不对称性的竞争,买方在不同的卖方中取得的信息比卖方的还要多,还要及时。结果谁会主导谈判呢?
以上几点应该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的行业,这也是很多行业发展的经历与路径,同时也是无法逆转的趋势。反抗与挣扎用处都不大,只能看明白了大趋势,在大趋势之下提前做好应对与准备,或者换一条赛道再火一两年,或者进行角色的转变:转成买方或依托于买方之下等等。
原因已经归集成一二了,“接下来怎么办”才我们要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