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有一种冲动,想要学点技能,这技能最好能让我躺着挣钱。
Clair说,要不兼职做点翻译?
我摇头:“会掉头发。”
然后Clair又信心满满地说,要不我们去摆地摊吧?
我秒否决了她的建议,摆地摊的成本实在太高了。当然,这个成本不是指金钱,而是指时间。
与其让我去摆地摊,我宁愿花费我宝贵的时间,去刷微博,好好研究一下那个物质和精神双双臻于巅峰——身兼网红、投资人与哲学家三重身份于一身的男人——王思聪呢。
如何才能躺着挣钱啊。
今天在知乎看到一个关于理财和不理财区别的帖子。
你有五万,我也有五万,你花5000元买了个6S,还剩四万五。
我用信用卡刷了个6S,分12期,每个月还信用卡450元。5万我拿来做基础理财,一年利息最少6000,每个月利息返500,除去信用卡的还款还能收50元的利息!一年之后,我的5万又回到银行卡,白得了一部手机,还多收了600元利息!
见识浅薄的最大好处,就是特别容易被震撼。
说实话,看到这个帖子,我又被震住了。
仅仅是改变数字的排列组合,改变金钱使用策略,就能躺着挣钱。
这真的是太酷了。
还有比这更两全其美的事情吗。
还有比这更值得人,为之贡献伟大的脑细胞吗。
以致我不得不怀疑,这是真的吗?我读书少,你真的没骗我吗?!
但是答主说了一句话,如果五万本金,一年连6000的收益都拿不到,估计也不用理财了。
说这句话的女孩子,也是90后,也是从理财小白,慢慢学起,一步步跌倒,一次次吃亏,一步步积累,才赢得了这个领域的话语权。
好吧,那一瞬间,我开始觉得富人与穷人的差距,或许不在于智商,不在于资源,也不在于人脉,而在于愿不愿意尝试,愿不愿意下笨功夫,花费时间好好研究一门学问,且把它钻得深、钻得更深。
反观我这个穷比,我最大的理财方式,就是不理财,并且我始终不要脸地相信,千金散尽还复来。天知道,我这迷之自信是从哪里来的?!
大学时代,我从来都不清楚,我自己兜里有多少钱,从来没有我妹清楚。
毕业后,拿工资了,只知道,乱七八糟的卡倒是挺多的,但到底有多少钱,我依然是迷糊的。
以及,最要命的是,经常被我妈和我妹吐槽,永远不知道自己钱花在哪里了。
衣服也没买几件,因为我对买衣服的热情似乎从来没高过。
玩儿也没玩儿到,因为比之于低质量的社交,我更喜欢高质量的独处。
我想,唯一合理的解释也就是,全部的钱,都花在吃和长肉上了。
我当然知道,自己不理财,日子过的稀里糊涂的原因。
只是因为我懒啊。
因为思维上的懒惰,我下意识地会回避所有和数字有关的、错综复杂的、需要加减乘除、需要逻辑和思考的问题。
比如,公务员考试,数学这一块板,我做的无比的爽快和洒脱,姐全部蒙C.
比如,我从来不参与网上的任何智力测试,只因里面有数学题和逻辑题,让我觉得不能忍。
比如我妹没事就叫我转账,凑一张电影票,凑一件衣服,凑一个烤箱,给她凑了那么多钱,我从来都没记过帐。哼。她也精明,她也从不记账。
但很奇怪,我居然一直都相信,理财和考试做题一样,这里面有一种美感,智力较量和逻辑分析的美感。
诚如我一直假装讨厌考试,但实际上我讨厌的只是排名。
我从来没有说的是,其实,做题和考试本身就是,命题人和考生的过招,自己和自己的较量。每次,弄懂一个题目,尤其是超越我认知范围的题目,说实话,这种感觉,简直不要太爽啊。
理财是什么的较量呢?
我好像有点明白,为什么有人买车买房买笔记本买手机,只要能贷款,全部都贷。
好像是基础理财和贷款之间的较量。
但更深的套路,我就不懂了。
没错很怂的是,现在,理财两字于我,剧情太复杂,且没有字幕……
我是不是真该,好好刷微博,研究一下国民老公王思聪呢。
你以为我在瞎说?
最近有一款很火的赚钱利器,叫做“分答”,它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挣钱姿势——躺着挣钱。
一分钟回答一个问题,挣个几千块。
花几千块提一个问题,通过“一元偷听”,挣个几千块,这不正是躺着挣钱嘛。最神奇的开源方式。
但前提是,你有能力承担,你花3000块问一个问题,3000块可能无法盈利,甚至无法回本的风险。
但前提是,你提出的问题,同时具备娱乐性和技术性,这样才有机会被翻牌。
以及,前提是,且最重要的是,你有钱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