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最见不得的就是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总是催着他们做这,催着他们做那,然而结果却是: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手机争夺大战、你想要玩具,那就先考多少分再说……
培养好一个孩子是所有家长最大、最难的课题,就连樊登也不例外。
儿子出生之前,樊登也很担心自己做不好父亲,于是把市面上能买的书都买回来看了一遍。他说其中有一本书最实用,他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一直在用书中的方法,这本书就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作者金伯莉·布雷恩是美国儿童心理治疗师,她是世界上首次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第一人。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讲了什么是情感引导式教育,以及如何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
情感式引导是通过和孩子沟通情绪感受,让孩子了解他人感受,并愿意分担责任,并且从中获得“掌控权”,愿意承担并解决问题,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接下来我就从3个方面和你一起了解一下情感式引导是如何在育儿过程应用的:
一、提前并清晰地告诉孩子你的期待
要想孩子与我们合作,第一步是要提前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的期待,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可能会发生怎样的状况,如何应对。
比如孩子写作业累了想刷手机,我们可以告诉他手机是按照人性设计的,适当刷手机是可以的,但不能不停地刷。一直刷手机不仅浪费时间,还损害视力,学用眼方式是:玩15分钟后让眼睛休息一会儿,这样才能保持眼睛的健康,避免带眼镜。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明白你为什么要求他,这样要求的依据是什么。所以到了截止时间,即便是孩子再不情愿,也会考虑和家长之间的约定,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后果。
如果没有这些解释,孩子不明白凭什么这么苛刻,才让玩15分钟,太小气了!,就会产生抗拒心理,从而造成拉锯场面。
提前讲明白和做好约定并不代表孩子一定会乖乖“就范”,我们还要把时刻关注孩子的感受。
二、时刻观察并体会孩子的感受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孩子真正放在心上,仔细观察他的言语、行动、表情,体会孩子的喜怒哀乐。
比如约定时间到了,孩子还是不想放下手机,我们需要用心体会孩子当下的感受如何。
首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正刷剧正嗨,另一半喊你帮他下楼拿快递,你作何感想?
孩子也是一样,手机APP承包了他们的欢乐,不想放下太正常不过了,我们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可以询问孩子,放下手机有情绪,那么他们更愿意做哪些事情来缓解这个情绪。
如果是写作业太累还想再休息的话,可以运动一会儿;如果是太无聊,可以约小伙伴一起下楼玩耍;如果是没有写作业的动力,我们可以一边看书,一边陪伴孩子写作业……
孩子没有遵守约定的时候,一定不要马上就给她扣一个“不遵守诺言”的帽子,问一问自己,真正体会到孩子的感受了吗?只有这样才能找准症结,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照顾到孩子的感受和情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照顾到他们被关注的需求。
三、倾听孩子的心声并给予同情
孩子讲话的时候,我们要把他们当成成年人一样来认真听,并在听的过程中或者听完之后做出适当的反馈。
当孩子跟我们抱怨作业太难的时候,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觉得这是小屁孩的无病呻吟。
我们可以认真听完之后说:嗯,我懂。我小的时候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而且老师还很凶,不敢问问题……
你的回应可以让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孩子被重视了,就不会向手机、游戏寻求注意力和刺激了。
情感引导的教养方式可以全方位地照顾到孩子的需求,同时,你也会更了解你的孩子,更懂你的孩子,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孩子的一切都会在你的掌控之内。
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说,世上没有什么神奇的教育方法——我是依靠和孩子们建立起来的情感纽带来促使他们合作的。
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你会和孩子更亲密无间,再也不会觉得孩子是“神兽”、“外星人”了。而且慢慢你会发现:孩子懂得关心人了,学会审时度势了,不再是那个我行我素的淘气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