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历史厚黑学(lshhx868)
中国历史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王朝末期,各路诸侯并起,经常会有一个人能成为名义上的领袖,比如秦末陈胜首举义旗,不论是项梁这样的旧贵族,还是英布这样的布衣豪杰都得听令,东汉末年袁绍,首先举起反抗董卓的大旗,被推为盟主,也因此成为汉末首屈一指的大军阀。
鲁迅先生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真的勇士。这些人能被人敬重是因为他们敢作敢当,作了别人不敢做的事。
一个人或者一个集团凡做事情,必然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事情成功自然名利双收,一旦失败也要承担相应损失。所有才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说法。
失败的后果少有人愿意承担,即使面对丰厚的回报,因为与之相应的风险,承担这样的责任也可以称之为赌博,赌博虽然很爽,但是大家都知道赌博不好,因为十赌九输,如果不能保证自己是能力最强、运气最好的那个人,最后的结果就不容乐观。
刘邦当年被推举为沛公是因为萧何、曹参觉得风险大让给他的,但是县令也杀了,强盗也快来了,明显是没有多少退路的,这个局面必须有人站出来支撑,刘邦选择了站出来,所以他就是老大。
刘邦为什么能受到拥戴,成为沛公?是因为沛县人望萧何、曹参等人的支持,如果当老大那么爽为什么萧、曹不自己当?当时沛县父老支持的人可是萧、曹这些有身份、有文化的人。但是萧、曹不愿意做,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犯不着冒这样的风险,他们有家业、有能力,给人打工就能活得很好了,何必冒着被杀全家的风险去当这个沛公?赢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输了却是灭顶之灾!但是刘邦选择当这个老大,选择了当这个只有大胜或者大败的选择。这其中和他的志向有关,刘邦是个有大志的人。
但我们现实中有大志的人也很多,但是行动很少,为什么?就一个字:怕!怕受损失,比如上文提到的袁绍,他的老朋友曹操给他的评价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成天想干了领导自己上位,可是商量过来商量过去都定不了,怕领导知道了干自己。可是有一天上街,被小青年怼了两句,觉得面子挂不住,把人砍了,被抓了进去。现实中这样的人多了,见了大人物、碰到大事腿抖得不行,话都说不利索,可遇到点破事火冒三丈,分分钟能舍了这条命去拼。
这样的人你说他没野心,我是不信的,但是你说他有行动吗?基本没有,不痛不痒的事倒是做了不少。所以刘邦能够站出来,除了志向之外,是他有大勇,他看到了巨大的风险,但是他愿意承担这份风险,这就是“勇”。勇不是鲁莽,或者说鲁莽只是小勇,大勇不是头脑空白的去做某一件事,而是明确了一件事的风险,还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就是勇,能力高对自己很自信,碰到事情不慌不张,因为相信自己可以处理好。其实这样的事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智,而不是勇。普通人觉得他们勇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满是风险,但是在专业人士看来却很安全,比如针灸,没学过的人大多不敢给别人扎的,但是学过的人就很随意的扎。并不是学过的人更勇,而是在他们看来,实在没有什么风险。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韩信和刘邦的勇,韩信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数得上的人物,但是他没有刘邦勇!韩信的经典操作,灭赵之战中的背水一战,是兵法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范,一般人不敢这样做,但是韩信做了,因为韩信对自己的部署很有信心,他的做法类似于针灸师的做法,是智的表现。但是你说韩信没有勇那是说不过去的,即使部署再好,也有风险,韩信这样的人肯定充分考虑了这样的风险,但是他依然这样做了,通过承担这样的风险来换得巨大成功的可能,所以韩信是有勇气的,但是韩信的勇也止于军事了。
韩信曾经受过胯下之辱,后来把侮辱自己的人找来封了官,赏了钱,并说:这也是壮士,不过当时杀了他也不能扬名,所以就忍了。要说韩信是个好人,这点我认,但说勇气,他还是差了点。倒不是说他受了胯下之辱就说他不勇,越王勾践也卧薪尝胆过,但也不妨碍他是勇士,因为他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勇士直面的是内心,而韩信受了这样奇耻大辱,还编这么个蹩脚的借口,他缺少了点面对现实、承担后果的勇。西汉成立后,韩信先是收留钟离眛,后来害怕刘邦报复,又把钟离眛杀了。韩信和刘邦论兵,韩信说你只能带十万兵,我就多多益善了,刘邦以生气,马上又怂了拍马屁。蒯彻劝他造反,他不敢,等到被吕后杀时又说我早该造反,不然怎么会死在女子手上。前后这些事我们可以看出,韩信在军事上是有一定勇气的,但是在其他方面他没有什么担当,他的勇只能说是小勇。
刘邦呢,什么事不敢做?秦末他反秦,项羽做大他反项羽,项羽要煮死他老爹,他说“咱两结拜,我爹就是你爹,汤煮好了别忘了给我分一杯”,儒生来拜见,他把人帽子当尿壶,周昌说他是桀纣之君,他哈哈大笑,娄敬劝他被囚,被匈奴干了之后亲自去赔罪。
这些事哪一件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是他还是做了,因为在他心里,其他人算个吊!我,刘邦,不认为你们是对的。好,你对了,我道歉,给你加官进爵。这件事改了以后我还是伟正光,我还是对的。你要说刘邦不会忍,就是个泼皮无赖,那你肯定忘了鸿门宴的只身赴宴,忘了韩信要挟要当假王,刘邦说当就当真王的时候了。刘邦的行为看似前后反复,其实细细研究就会发现,他的行为有高度的一致性:为了一个目的,愿意承担,不论是风险还是屈辱。这才是大勇。
项羽也是有个大勇的人,但是他不如刘邦志向明确,所以他还是败了。韩信虽然智力超穷,但是志、勇均不如刘、项,所以他还是比刘、项次了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