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两三个同事坐在一起闲侃。也许都是结了婚的缘故,大家一致的话题都是老公、孩子、婆婆。这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好在老公、孩子当着面都还说得,而婆婆当着面是永远说不得,这就成了辣妈在一起讨论的话题了。
也许你们会说怎么这些辣妈还这么八卦吗?是的,所有人其实都有一颗八卦的心,只是有的人没有表现出来而已。但是我记起的不是大家八卦的婆婆有怎么怎么不好,而是其中一个同事说她的婆婆,一个50年的人,她的那种对生活的积极和坚韧让我佩服。她说:“我婆婆虽然身体不好,但是还是尽量自己能做的事情就不去麻烦别人,同时也不去说别人的闲话,也不说自家的情况,就比如在老家别人都不到他儿子在广东这边把房子、车子买了呢?真的是从不抱怨,从不懈怠,低调做人,坚持自我,积极生活。“
她的一席话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不是如此吗?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一辈子都是勤勤恳恳、朴实坚强,从来都不会想生活太难了,而是真真正正的过好今天的生活。他们都是50年代的人,他们那代人:幼儿时三年自然灾害——挨饿;少年时文化大革命——休学;青年时无事可做——下乡;中年时劳动力过剩—下岗。老年时医改——命运多桀!是经风雨,见世面的一代人!
有人这样说,50年代生人,是传统又反传统的一代。在他们已经懂事的年纪,就亲历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动荡。他们往往比年轻人更热爱自由、崇尚平等与宽容。为了自由,许多同代人宁愿把物质需求压至最低。看那把盒饭吃得一粒不剩的,可能生于50年代;看那为省一元钱多走几站路的,可能生于50年代。节省有时不是为了节省本身,而是一种渗入血液的忧患意识,把节俭当成身心自由的保障。而同时他们那代,工人和农民的地位很高,干劲很足,没有任何萎靡。每个人都是工作勤恳,态度真诚,身心内外透着高度负责任的态度。而反观我们现在的80、90后,因为感情的波折,我们就怨天尤人、生活无望;因为工作的薪资不高,我们就浑浑噩噩,惶惶终日;因为父母的唠叨,我们就抱怨不断、离家出走。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要抱怨的导火索、爆炸点,反正就是生活都是处处不如意。明日复明日,明日还是和今日一样,怨天怨地怨父母。
这是两个不同的画面,一个是积极向上的生活:工作繁杂但没有怨言,生活清苦但没有牢骚,遇到困难也不气馁。一个是怨妇的生活:工作简单但仍然怨声载道,生活富足但仍牢骚满腹,遇到困难就退缩、堕落。截然不同的画面感是不是映入眼帘呢?这些是否引起我们的反思呢?那个年代,物质匮乏,生活艰苦,但是那代人却用简单质朴、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来造就了一代有幸福感的一代人。而现在物质富足,生活安定,但是我们用什么样的精神来生活呢?还不是哪里都是不如意、不称心?总是感觉生活欠我们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那个年代、那代人,是我们的父母,衣食父母,精神父母;
那个年代、那代人,是我们的榜样,生活榜样,工作榜样;
那个年代、那代人,是我们的财富,文化财富,历史财富;
那个年代、那代人,是一首美妙的歌曲,在你疲惫的时候它能使你充满活力;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在你意志消沉的时候树立信心;是一本书,在你有疑惑的时候告诉你理论原则。那我们是不是要多学习一下呢?不蓝瘦、不香菇,学习他们的精神一往直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