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在网上找到了上官婉儿的墓志,细读慢品,很多学者眼中所谓的“史学价值”,竟觉得了了。
上官氏墓志,用大段文字记载的只是上官一族的发端与荣耀。而为时局所限,其客观性存疑。即使是文中那一段与韦后划清阶级立场的文字亦未必全真。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因为通篇只有这一处最有政治导向作用,但为何作者却不在墓志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呢?按理说给一个二品大员作墓志是很风光的事啊?原因我估计,可能就是作者是个老江湖,他对时局定调尚不清楚,也就是当朝对于上官氏的后事处理还有颠覆的可能。而为了不让自己的名字有“遗臭万年”的危险,便索性不署。此人是谁呢?一定是仕历四朝的张说,可能他也是迫于太平的压力吧。此人圆滑世故,玲珑八面,为一时诗界巨擘。而最终也只有他从武朝平安过渡到玄宗一朝。
这篇墓志最大的价值,我认为是它证明了太平与李隆基的对立此时已昭然若揭。人说李隆基杀上官氏是为了除去太平的臂膀,为后来的唐隆政变打基础。我看这是间接的、战略上的远景,而最直接的作用是以此来试探太平当时境况下的虚实和意图————如果太平充耳不闻,则证明她心生怯意,有意规避,当不足惧;如果她挺身而出,肆意发声,则证其立场坚定,胸怀大志,为防止第二个武氏重现,李隆基必不容她。有可能,这方墓志正是整个事件的分水岭,也未可知。。。
历史,就象一团雾。太近了,你看不到;太远了,也看不清楚。历史永远不会开口,我们只能在那些陌生的文字丛林里寻找真相,寻找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