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宗细节:三次平台召对
第一次平台召对
经过:天启七年八月,崇焕入都,先奏陈兵事,帝召见平台,慰劳甚至,咨以方略。对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帝曰:“复辽,朕不吝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子孙亦受其福。”崇焕顿首谢。帝退少憩,给事中许誉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焕言:“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誉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对。异日按期责效,奈何?”崇焕怃然自失。顷之,帝出,即奏言:“东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辞难。但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帝为饬四部臣,如其言。
第二次平台召对
经过:崇祯元年十一月,帝立召见,深加慰劳,咨以战守策,赐御馔及貂裘。崇焕以士马疲敝,请入休城中,不许。出与大军鏖战,互有杀伤。
第三次平台召对
经过: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
结案:遂以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二事为两人罪。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以上内容出于明史,张廷玉等编撰。首先我们要站在史实角度来分析内容是否有误。1644年6月6日八旗军进朝阳门,入紫禁城。6月8日,多尔衮就命官民为上吊的崇祯皇帝服丧。清王朝是打着为崇祯报仇、驱逐李自成的旗号,入主中原的。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曾以兄弟相称亲吊思陵。到清中期大明余孽、三藩、台湾等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天下重归一统。为有效打击抹黑一直以来树立的崇祯帝,只能重新标榜被崇祯杀害的袁崇焕为民族英雄。所以才有了张廷玉等人对平台召对的版本。
但历史是不容易被篡改的,明朝列位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记录在《内外起居注》。明史中的平台召对,要想达到诋毁的效果,可谓是巧夺天工的活。只能含糊的修改用词或是增减用语已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那么究竟篡改了那些部分呢?我们再重新审视一下三次平台召对。
在罪名指控中,一是“谋款”二是“斩帅”,所谓“谋款”就是私下秘密与后金议和,所谓“斩帅”就是谋杀了毛文龙。以“谋款、斩帅”加到一起就是指控他因私下与后金议和所以谋杀了牵制后金的毛文龙。那么这个罪名是否成立?首先“谋款”,
从经济学及个人价值观来看,这不太可能。所谓勾结总得有个理由、有个价钱,当年皇太极可是很穷的。之所以来抢,是因为家里没钱,没钱怎么跟人勾结呢?其次“斩帅”,袁崇焕确实斩杀了毛文龙,此前还有过前科,不经汇报以下斩上,所以这个罪名成立。但是因“谋款”
而“斩帅”不成立。
在第一次平台召对:袁督师告知崇祯:“计五年,全辽可复。”回复许誉卿:“聊慰上意!”——这是过错一,欺君之罪!
在第二次平台召对:“崇焕以士马疲敝,请入休城中,帝不许。”在明代边防军队未经调令进驻城下,就算造反,竟还要入城休整,实在太嚣张了。或许是实诚吧,只能说不懂政治。后“出与大军鏖战,互有杀伤。”明明能打,却要进城!自相矛盾。——以上是过错二。很明显,崇祯已经下决心要把袁崇焕给剁了,但是城外战况紧急,必须隐忍。所以崇祯还很客气的,赐御馔及貂裘。 但杀机已定。
第三次平台召对: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这次就比较耐人寻味了,什么也没说直接绑了。我查阅了许多史料,求证是否被明史故意省略了,最后得出结论,崇祯没让袁崇焕多说,直接就责问了,袁崇焕估计也傻眼了,因为变化太快了,也因为他的政治天分不高。什么样的问题让袁崇焕哑口呢?显然就是前两次的平台召对中的过失。之所以阐述的这么简单,“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是因为前面两次的召见已经打好了伏笔。为什么欺君?一年多了,不但寸土未收还杀掉了牵制后金的毛文龙?明明能战,却要进城!这是打的什么主意?说好的事情没做到,做了的事情不应该做,还让我吃这么多苦头,整天看着蛮跶子在城外游行示威,皇帝的尊严何存?——此为过错三。
眼见袁崇焕被捕下狱,其心腹爱将祖大寿跑了!回宁远去了!荒唐!清军还在糜烂京郊,无奈崇祯立刻派人要来袁崇焕的手书,没日没夜地去追,追上的时候,人都到锦州了!平时是如何管教属下的?关宁铁骑是朕大明王朝的,不是你袁某人的私人卫队!太不像话了!感情那些军饷发放的确有太多的猫腻!——过错四。
过错五——替罪羊!大明的京师先前有过数次劫难,人口牲畜被掠夺,房屋被烧毁,庄稼被抢收糟践。事后都会找个替罪羊,一般多是主事的兵部尚书及职方司的郎中,顺带战时不小心多句嘴,或是持有非主流意见的那些内阁成员及一帮滥竽充数的朝中大臣们。这次京师也不例外的被荼毒,王公贵族们在京郊的资产被野蛮人抄没了,富人们的那点积蓄打水漂了,老百姓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被毁了……现在必须你来背这口黑锅了,当然你也是最合适的人选。皇帝是这么定夺的;臣僚们也是持如此意见的,就你要人有人要兵有兵,上下朝廷就你最得意;百姓们也是这样想的,带兵的无能,该死!所以该死!明史里所谓“天下冤之”显然是为抹黑崇祯昏聩不得民心的。
所以袁崇焕是否该杀,我不敢下结论,袁崇焕该死是必须的。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一年多时间里无寸土之功,还让满人兵临城下。临危受命之时,无战略上的远见卓识,却在皇帝面前夸下海口。也没有对敌人形成有效的战略威慑,却干掉了在后金腹部整天滋事挑衅的毛文龙,有效的助长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给敌人创造了兵发京师的有利条件。欺君,渎职,任人唯亲,不经请旨擅杀重臣,任何一项罪名都足以被言官的口水淹没,是顺应民心的死罪。而“谋款”,“斩帅”只是欲加之罪。也或许是明史编撰的部分,昏聩的崇祯帝中了英明的太宗文皇帝反间计,错杀了名族英雄、中流砥柱袁崇焕,以至于明亡,大清取代过气的大明是顺应时势罢了。崇祯帝不昏聩,还克制自己赐御馔及貂裘。袁崇焕是英雄,但他的才能却显然不能让大明王朝起死回生。史学家给过定论,这位能力挽狂澜的人应该是孙承宗,袁崇焕的伯乐加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