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作为学生家长的代表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学习活动,学习的地点是北京的南锣鼓巷。
第一次来这里,听她们说这也是北京城的著名景点之一,有特色店铺、特色小吃,真是名不虚传,只站在巷头看里边摩肩接踵的人群就知道了。两边的店铺不论是吃的还是玩的,都各俱特色,自成风格,让我们连连驻足。不过我们要赶时间上课,不能留恋太久,先匆匆过一下眼瘾。
上课的地点在后圆恩寺胡同里,拐进胡同后吵嚷的人群马上不见了,进入另一个安静的世界,只有稀少的行人和偶尔驶过的导游三轮。我们边走边看,一抬头,竟然看到了茅盾故居,免费开放,可惜我们要赶时间,要不真想去拜访一下这位大文豪,等我们下课回来时已经关门了。再往前走是“黑芝麻胡同小学”,建于1644年,是镶黄旗的官学,至今已有370年历史。与茅盾先生斜对门,现在的校名是茅盾先生提写的。
下课已经是上灯时分,巷子里依旧是人潮涌动,各色店铺在灯光的映衬下又是另一番吸引人的景象。只要两边的店铺不打烊,这里就永远不会安静下来。
而真正认识和喜欢上南锣鼓巷,是在第二天的清早。
上午10:45的返程动车,昨天只是匆匆一瞥,我们心有不甘,于是早早起来重游小巷。
没有了白天的喧闹和夜晚的浮躁,这时的南锣鼓巷才真正地显现她原本的样子。巷内三三两两的行人,有的是住在胡同深处的原生居民,有的是上班路过的行人,偶尔也有一两个胸前挂着相机的像我们一样的游人。巷子很安静,几百年的历史韵味从脚下的青砖和两旁的建筑里悠悠地弥漫开来,半掩的朱门后面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商店橱窗里各具特色的陈列,充满了十足的京味。我瞬间爱上了这里,这才是我心中的南锣鼓巷。
两边的商铺还没开门,据说要十点左右才开始营业,我们购物的打算是放弃了,于是就随意拐进了旁边的小胡同,虽然同住在一条巷子里,但各自家的大门是不一样的,有的小门楼简单、矮小,有的则是高挑的门楼,朱门雕梁,并且门前摆有守门的石兽。我们就这样悠闲地穿梭在小巷的光阴里,七拐八绕,竟然又见到了齐白石的故居。我不尽慨叹,在北京这座皇城,估计随便一条胡同就是一段浓的化不开的历史,而胡同里不定哪扇门吱呀一开,迈出来的都是响当当的历史名人。
这条从元朝留下来的小胡同,每一块青砖黛瓦里,每一扇雕花朱门后都是满满的故事。我们就在这故事里兜兜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