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的时候,听老师讲各代农业史,都是一头雾水,一节课下来,也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只记得一些支言片语,例如曲辕犁、筒车之类。
现在想来,全因那时没有掌握农业史学习的框架线索,就好像在房子里乱放杂物,要找某件东西,很难,细说房子里都有什么,更是毫无头绪,无从说起。如果把所有物品都标码编号,规律放置,一切就简单了。
以下都是我的一些想个人法,没有权威可言,同学们仅供参考。
我初步把农业史的学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土地规模。
有了土地才能种庄稼,这是农业的基础,所以放在第一位。需要注意,每朝每代的亩制各不相同,比较土地规模的时,一定注意把单位换算成统一制度。
2、户口数。
人是劳动的主体,这点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各代官方统计只是其能够登记在案的丁口人数,在那些能力不足的朝代中,黑户口的数量惊人;二是丁口人数只是规定年龄的男姓,所以老弱妇孺不包括在内。
3、农用物资。
这一项比较杂多,细分为:新品种的引进与发明、农药肥料的更新与换代,生产工具的创新与发明。
4、田间技术。
包括复种、轮作、除草、精耕细作等,
5、水利灌溉。
包括大型水利工程修建等
6、其他
暂时想到这么多,今后有了新想法再添加,也欢迎同学们评点指正。
Ps:以上是听北大教授邓小南公开课《中国古代史下隋唐-明清》,临时想到的,算是观后感吧。
喜欢巫师的朋友,欢迎关注评论点赞,您的支持,将给我坚持下去无限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