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
Elton:
《烛烬》(三)
【美】马洛伊·山多尔
亨利克原谅了康拉德,因为他理解康拉德对自己的恨是一种阶级仇恨,他知道了康拉德因为当年的背叛而度过了备受折磨的一生,去热带自我流放,这是一种赎罪方式。
在生命燃尽的时刻,康拉德来看自己,接受自己的审判,因此他知道康拉德对自己并不仅仅有恨,还有爱。
对亨利克来说,他们的友谊是真实的,他对康拉德的感情已经经历了漫长时间的考验,那是一种源于灵魂的爱。
康拉德的出现赋予了他新的生命,让他从一个孱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强健乐观的军人,并且陪伴自己度过了人生最好的时光,一起沐浴过19世纪最后的荣光,那是一个奥匈帝国雄极一时,贵族精神尚存的世界,在那段时光里,亨利克因为康拉德的存在而变得完整。就像柏拉图《会饮》里所说的爱的贫乏:
我们爱,是因为我们贫乏,因为我们不完整,而好的爱会激发出我们人性中最好的一面,让我们变得完整。
对康拉德来说,“好的爱”已经随着自己内心的各种激情、随着奥匈帝国的灭亡和19世纪的远去,永远逝去了。
对于他们而言这个灭亡了的世界,是他们宣誓效忠的奥匈帝国,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贵族精神。
在这41年里,亨利克想通了很多事,他懂得了人性的幽暗,也接受了人性的现实,他说:“我们不得不接受背叛和不忠,这是人类最难完成的重任之一”。他选择了理解和宽恕,他认为康拉德与自己曾经的“好的爱”就是自己所守护的精神家园的一部分。
康拉德和亨利克是一个完整人格的两个分身,他们生命中所缺少的就是对方。
亨利克一生恪尽职守,追求道德完善和人格高贵,而康拉德野心勃勃,破坏规则,为所欲为;亨利克遵从理性,度过了克制的一生,而康拉德被激情驱使,度过了冒险的一生。
蜡烛的隐喻
小说的结尾,蜡烛燃尽了。两个老人彼此作别,告别爱恨纠葛的往昔岁月,告别永不复返的昨日世界。
《烛烬》的含义是“蜡烛燃烧到了根部”。故事从点燃蜡烛迎接客人的到来说起,到蜡烛熄灭送走客人结束,两位老人聊尽了一生的沧桑。燃烧的蜡烛是时间流逝的象征。
作家马洛伊用一场夜宴会饮的时间,浓缩了一个世纪的激变。面对时代的巨变两种人呈现出不同的选择:有人坚守贵族精神,有人跟从黑暗的心,最终对立的双方在柏拉图所说的“灵魂之爱”中达到了和解。
作者将视线带回到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时代,诠释了他对友谊和爱的理解,向我们展示了友谊和爱最本真的样子。所谓高贵,也就是回到最本真的样子。——素材来自于“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