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带给我们潜移默化的改变
以前听过的一个笑话,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没关系,家长也沉迷微信就好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我们一起作低头族。
常见的一天似乎是这样的,早晨睡醒摸手机,工作间隙摸手机,晚上最后放下的也是手机。打开订阅号头条号,被劲爆标题吸引去;走马观花地刷完微信群里的各种语音文字信息;观看视屏的时候不忘关注刷一波弹幕;浏览网页的时候开着网易云音乐或是喜马拉雅,再顺带瞟几眼最小窗化的综艺节目;更不要提时刻弹出的推送和广告了...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性和便利性,但是,于此同时,有什么东西被悄无声息地改变了。
当我发现自己刷完一系列“谷阿莫带你5分钟看电影”之后,除了妖艳贱货、科科等网络语什么剧情都没有记住;
当我发现自己在微信上看纯文本的干货文2,3分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草草浏览过就收藏或是转发,想着有空再收藏整理。然而这个空当…从来没有真正再出现过;
当我我发现每次上网的时间不论多久都消失的飞快,除了身体上的僵硬,脑袋变得兴奋又混乱之外,我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情况——或许本书可以为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敲响警钟。
2.你真的是互联网的主人吗?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说到了那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媒介即讯息。而相对于广泛引起争论的媒体所提供的内容来说,我们很容易忽略媒体本身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改变。
例如,地图的发明让我们对空间的概念由自己的经验扩展到陌生的空间,让我们的头脑从纯感官认知扩展为个抽象客观的经验分析。钟表也是如此,一旦钟表把时间重新定义为相同的单位,我们的头脑就更加重视效率和计划。人类用以支持或扩展神经系统的工具塑造了人造的物理活动和工作方法,技术的使用使一些神经回路得到加强,而另一些则趋向于消失。
互联网带给头脑怎么样的改变呢?作者做出了如下的解释。
互联网对于我们神经系统的刺激更强烈,屏幕上无穷无尽文字、音频和视屏视频;无数的超链接,虚拟按钮和待移动的图标和、广告等等都无时不刻的地动员你视觉,听觉和触觉系统全方位参与到网络的盛宴的中。
互联网提供了高速传递响应和回报的系统,每一次的点击背后都能够立即获得最快的反馈结果,一个关键词眨眼间就弹出几十页相关的链接,一条朋友圈/博文过不了多久就获得的回复和点赞,这些举措给与了我们现实世界难以给予的快感和成就,让我们为了奖励变成一次次按下压杆的小白鼠。
交互性也让我们被黏在在互联网上更久。想想看,我熟悉的亲戚朋友都在使用微信;我的粉丝和爱豆都在微博上;我感兴趣的话题在互联网上有更多的人和我交流,那么,请给我一个不无时不刻呆在网络上的理由?
我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忽明忽暗的屏幕,把越来越长的时间花费其中。就在我们享用丰富无比的信息盛宴时,我们的头脑也被互联网所改造了,变得越来越适应高速的浏览,快速解码信息;注意力越来越容分散,在多任务间切换;思维也愈加趋向的碎片化和肤浅化。。
由于我们的大脑“忙者生存,用进废退”的本能,全神贯注,深度思考的神经通路慢慢的退化或是消失,快速反应和浏览的神经越来越发达。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关闭了电脑、手机,在短期内也无法像以前一样投入的工作学习,因为我们上网形成的信管在我们不上网的时候依然会继续反应在神经突触的工作方式上。我们的头脑也对专注和沉思失去了兴趣,渴望着被信息淹没。
3.互联网对人性本身的冲击
除去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外,互联网的伦理也在侵蚀着旧有的道德体系。
如果说工业时代的泰勒制度把流水线上劳动的工人变成生产线上零件的话,如今的互联网公司相对我们大脑所做的工作和几百年前泰勒对人的双手所做的如出一辙,我们的智力活动和社会活动被解码为相应的算法,每一次点击都依赖计算机所提供分类和排序规则的内容。
以谷歌公司为例,他们的口号是“随处可用,随时可用”,将一切都信息化、数字化,联网化,纳入自己的数据库中。当这种效率至上的工业精神延伸到精神领域,我们引以为傲的精神,只变成了一堆待挖掘的数据。
我们将记忆功能外包给网络,思考的过程依赖于片段化的搜索结果,决策依赖设计和程序。
在高速发展的技术面前,我们引以为傲的智力活动不过是一台老旧的电脑,需要更换速度更快的处理器、容量更大的硬盘,还需要更好的算法来掌控思考的过程。
当效率至上,编程解码的信息成为智力的代言人的时候,谁会记得那些超验主义的老古董所提倡的沉思和自省呢?他们仿佛是被工业时代被遗弃的田园一样,早已被历史所抛弃。
同样被抛弃的还有我们独一无二的身份和人性,从《黑镜》,《西部世界》到奇葩说议题,这些影视作品都展示了并不遥远的未来,人工智能出现后,我们情感和道德的困境和我身定义的困扰。
历史的车轮依然向前,在我们自以为良好的是互联网主人的时候,可能早已被它的丰富性和便利性网住,被迫成为工具的奴役。
就连刚读完了本书的我也是如此,写作的时间被分散在上网的间隙中,最终还是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写完的,最后希望这本2011年出版的《浅薄》,能带给控制不住自己手的网瘾老中青们一点不一样的启发,并祝大家都能早日康复。
下一篇将会和大家介绍,在网络下如何有策略地摆脱注意力分散的陷阱,实现深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