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后知后觉,别人开始玩微信的时候,我连微信号都没有。等我有了微信号的时候,别人已经开始在朋友圈里晒各种了。等我也懂得在圈儿里发状态时,别人已经开始做微商,写公号了。
现在,等我也开始写公号时,人们已经不怎么爱看公号了。
平心而论,刚开始,朋友圈还是有些意思的,大家晒自己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吃饭状态、睡觉状态、读书状态,偶尔看看,觉得微信拉近了距离,亲切。可是,慢慢发现,有一部分人,天天晒的都是一样的状态,简直就像上班打卡一样,面对着每天一样的状态,所不同的,只是背景图换了换,其余的语气、语感、语调,一成不变:嗲的永远嗲,装的永远装,左的永远左,右的永远右。终于有一天,他只发了一张图,图下面有一行看似和平常不一样的内容,结果点开里面,还是那套一成不变的东西。
有部老电影,冯衮和江珊演的,名字已经忘了。冯在里面演一个疯人院大夫,有个病人,一见他就说,我要砸你家玻璃,一成不变。治了一个阶段,好点儿了,有一天见了冯,终于不说砸玻璃了,而是说:我要偷内裤。问他偷内裤干什么?他说抽橡皮筋。问他抽橡皮筋干什么?他说做弹弓。问他做弹弓干什么,结果,他顺溜地回答:砸你家玻璃。
上面所说的朋友圈,真有这个电影里疯人院的既视感:一群疯人在那里自说自话,谁也不听谁在说什么,有一些半疯的,在下面执着地点赞,坚持着一个麻木而又执着地赞士应有的操守。还有一些半疯的,在下面接一些鸡同鸭讲的废话。不知道张小龙看了这一幕,有何感想。
还有一些做微商的,直着脖子在那里打广告打广告打广告。还有拉选票的,求投票的。
朋友圈,已经没朋友了,只剩下圈。
微信群也是一样的。
身不由己就被拉进了一坨又一坨的群里,看群里几个人聊得热火朝天,永远聊得热火朝天,一直聊得热火朝天,觉得自己就像走进了楚门的世界,觉得每天的日子就像上一天的翻版,觉得这个群里好像就这几个人活着,其余的人早就停止了呼吸。真心建议群里也开通一些微课平台的禁言功能,庶几这个世界会不会清净一些。
因为孤独,所以寻求社交,因为社交,所以出现了社交平台、APP,因为有了这些平台,所以大家抢着说、闹、哭、笑、表演,众声喧哗。
社交前所未有的发达,世界像个巨大的迪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其实每个人都只能听见自己孤独的心跳。
被玩坏的朋友圈和微信群,在本质上是一个人倾听和独处能力的退化。人类发明了名目繁多的社交工具,却面临着众声喧哗无人倾听的境地,就像拿着一张罗织精密的巨大网络,却对着空无一物的大海不停撒网,只能加剧孤独而寂寞的感觉。
在微信里,我只看到残缺不全的:
圈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