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01年,郑庄公病重,自觉时日无多,便把祭足召至床前,跟他商量由谁来继位的事情。
按理说公子忽为世子多年,后继者这件事不应该成为郑庄公的临终烦恼,但他还是有自己的考虑。
郑庄公有很多儿子,但最宠爱的还是这三位公子:世子忽,其弟公子突,次弟公子亹,而其中尤以公子突最得庄公喜爱。而且他屡次在重大国事中表现突出,赢得了庄公和不少大臣们的尊敬。
但公子忽毕竟是为世子多年,立有大功,而且多次代表郑国出使各诸侯国,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全天下都知道他是未来的郑国国君。如果此时废掉他,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对郑国目前安定繁荣的局势产生不可预料的影响。
祭足的意见是这样,郑庄公一向信任祭足,也知道他的分析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公子突非久居人下者,以后肯定会闹事的,有他在,公子忽不可能那么轻松继位。
怎么办?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调虎离山,把公子突派到宋国去。因为他的母亲雍姞是宋国雍氏之女,让他回去探望亲人也是名正言顺。
郑庄公点了点头,同意这个方案,可是他也知道,事情不会这么容易就解决的,可是那已经不是他能管的了。
回顾一生,他虽然从小就被立为世子,但却始终得不到母亲的疼爱,就因为他是难产。相比于他,弟弟却得到了母亲全部的爱。
感受着自己和弟弟的强烈对比,他发誓一定要让母亲回心转意,他要向母亲证明,自己才是那个最优秀最聪明最能为她带来荣誉和幸福的儿子。
然后他继承了君位,还做了周王朝的卿士,独揽大权,赫赫威名,天下除了天子,就是他姬寤生。可母亲始终对他冷冷淡淡,甚至在他已经将全国最大的城市封给弟弟以后,还要帮着弟弟里应外合,想篡夺他的君位。
他恨,却无处发泄,难道还能杀了母亲不成?把弟弟赶出郑国,已经让天下人骂他不仁不义了。那些君子之徒恐怕还会把这些事都写在竹简上,让后世子孙鄙视他,唾骂他,给他安插一个不孝的罪名。
可这一切他都不在乎了,他这一辈子,四方征战,开疆拓土,把郑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弱国发展建设成如今的一流强国,他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祖宗,更对得起母亲。
这年五月,郑庄公薨。
公子忽顺利继位,是为郑昭公。派使者分赴各盟国发布讣告,同时告知新君继位之事。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事情却在宋国发生了变化。
派去宋国的使者是祭足,派他去一是显示对宋国的重视,二是探查一下公子突的情况。孰不知公子突早已打通了宋国的关节,祭足刚到宋国,就被抓住关了起来。
原来公子突的外家雍氏在宋国很有势力,雍氏说动宋庄公,同意帮他回国继位。当然,是有条件的。
宋庄公说你得给我土地和金银财宝。
公子突说行。
然后又对祭足说如果你不答应立公子突为君,就杀掉你。
祭足说我答应。
宋庄公说我们也不亏待你,等公子突继位为君后就把国政全都交给你。不仅如此,我还给你找了个女婿。雍氏有个儿子雍纠,为人贤明练达,可堪重用,你把他带回去跟你女儿成亲,然后再给他安排个职位帮衬你,这样你也能省不少事。
祭足哪敢不从,于是三人歃血为盟,组成了利益小团体。
于是在祭足的主持下,公子突顺利继承了国君之位。而郑昭公则在继位仅仅两个月之后就被迫逃亡到了卫国。
其实郑昭公本有机会避免今天这个局面的。当初郑庄公在日,曾与齐僖公在石门结盟,当时齐僖公就曾想将女儿文姜嫁给公子忽,可公子忽没同意。他说:齐大郑小,我跟她不匹配,而且君子应该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建功立业。
后来北戎攻打齐国,公子忽带兵援助,打败北戎。在庆功宴上齐僖公再次提出要把女儿嫁给他,可他依旧没有答应。
祭足劝他道:你应该答应这门亲事,我们国君有这么多宠信的儿子,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外援,恐怕他们都会起篡位的非分之想。
公子忽却答道:他们第一次提出的时候,我就没有答应,现在我带兵帮他们打败了敌人,却成亲而回,老百姓一定会说我是以大军之威来求娶的,这样的话,我该如何自明呢?
由于错过了这两次机会,公子忽失去了齐国这个强大的外援,导致后面公子突借助宋国篡位时,自己无法捍卫国君之位。如果郑昭公当初娶了齐国的文姜,这一难或许就能化险为夷。
但这时的郑昭公只能选择逃亡。
公子突继位成为郑国的国君,是为郑厉公。
从此郑国的内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