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就读到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于是,每逢清明时节细雨纷飞的场景,似乎已经是定格在脑海里那挥之不去的烙印,无雨便不够销魂,无雨便无以寄哀思!清明也俗称鬼节,所以那些该要去祭拜的先人啊!他们在另一个你只能想象的纬度空间里,尽管他们或许早已化作泥,沦为尘,也或许他们早已灰飞烟灭,魂飞魄散。但是在这样的一个风起仓皇,细雨纷飞的日子里,那些早已离开的先人,都化为一个个清晰的影像猝不及防的又闯入你的意识里,勾起诸多的回忆。
长大了,无可避免地成为了一个社会人,要打拼,要飘泊,琐事繁杂,是谁也绕不开的弯弯绕,对一些传统节日便也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暗自伤神。今天一早起来,天灰蒙蒙的,风刮得满地落叶翻飞,萧瑟之意油然而生。风再起,竟而又下雨了,偶尔点开朋友圈里热词都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节令,是如此地神奇,又是如此的契合应景。这风,这雨,便如此地像极了一场盛大的悲欢离合。记得小时候,清明节的前两天,母亲便会和姐姐她们去田间地头割一大筐鲜嫩的艾草,然后用煮沸的水淖几遍,掺入些许的石灰粉,然后到石臼里捣得细碎细碎的一团,然后再包裹些许红糖,捏成一个个三角形状的清明粿,鲜绿色的,泛着一层水色青光。而我们一些农村的野孩子,便三五一伙的去到防水堤边上砍伐一种俗称“喇叭树”的枝桠,用鎌刀斜着切割开树皮,成筒状。然后泡在清水里面,再斫一小段细枝桠,放入水中浸泡,泡到胀起来以后,用硬物摁住放在平面上来回滚动,不一会儿树枝便和树皮分离,再用刀刃轻轻的剔去头上的一层外皮,压扁,一截哨子便成了,轻轻一吹,呜咽出嘶鸣声。然后将喇叭树的皮,卷成一个筒状,再将哨子按上去,如此一个能发出浑厚哨声的土制喇叭便完成了,晚上将它泡在水里。第二天早上,当挨家挨户都飘着清明粿香味的时候,村子里便此起彼伏地响起喇叭的哨声,呜.........呜..........浑厚而悲凉,仿佛在用一种苍凉的呼唤,凭吊那些逝去的先人。但是大人一般不准许自家的小孩在清明节晚上吹喇叭,据说会召来亡灵,所以偶尔谁家淘气的小孩在清明节晚上吹起喇叭,就会有大人呵斥:“这么不懂事,晚上吹会把鬼叫来的”!尽管如此,还是经常会有一些调皮的小孩,吹响这呜咽的召唤。而那些亲人的亡灵,是否有曾召唤回来,又有谁能说得清,道得明呢?
今日风够大,雨水够充沛,特别适合在心里下一场痛快酣畅的雨,来凭吊那些天地相隔的亲人,而我今夜最想追思的是我的母亲,如果有一件法器能将你召回,是否就是小时候那个层层剥离的喇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