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小伙伴来跟我说:为啥我做的事情老板都看不到哇,都是看着别人受表扬,这样下去升职加薪感觉也没啥希望啊,再也不想在这里好好工作了,该看看其他机会了,也许别的公司能给我想要的。安仔姐姐能帮忙看看简历,给点建议吗?
每到这个时候,作为HR的安仔仔就十分苦恼,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只能走了吗?改了简历,就可以解决小伙伴真正的问题了吗?那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哇?其实,是“回报前置”的思维方式限定了我们自己。
什么是“回报前置”呢?打开老黄《运营之光2.0》的89页,有这么一段话:
前一种逻辑更加注重回报和约束,是一种“只有……才……”式的逻辑。它是一种从自身诉求出发的逻辑,其核心立场是:只有在我得到了我预期中的某些回报后,我才会考虑提供给你对应的服务或价值。
典型比如:
只有你完成了年度KPI或某个任务,才能从我这里拿走对应的奖金和奖品;
只有你先给我付了钱,我才会给你提供对应的服务或产品;
甚至,他可能会更加极端,变成一种“只要我能得到我想要的结果,别的都不重要”的逻辑。
这种逻辑,是强结果导向的——为了一个我想要的结果,可以忽略用户的感受和体验。
这个片段虽然很短,但这里再强调一下,“回报前置”就是先得到预期中的回报,再去考虑付出,对不对?这样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只考虑自己,其他都不重要,很有可能最后一地鸡毛,啥也没得到,还可能错过了很多美好,就像前面说的小伙伴对吧,得不到就想换,对于他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不好的,因为HR更希望每个候选人都有稳定的工作经验,最好是2-3年。
现在的社会这么浮躁,大家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从“我能获得什么好处”,再去考虑做不做。相信很多小伙伴,也曾发生和我们刚刚讲的“回报前置”一样的情况,最终错过了很多。比如说,朋友想让你帮个忙,也许是举手之劳,你没有做,结果你们关系渐行渐远。同事想让你帮写个报告,他忙不过来,你推脱了,结果你有事找他,他就带搭不理了。老板让你和其他部门沟通个工作,你不想惹麻烦,交给别人去做了,结果他却得到老板的赏识,成为老板的得力助手。
这里可以分享一下小A的案例,还在前公司工作时,因为老板很认可ta的工作,说要给ta加薪。当时老板来了个新领导,他也不断的在给小A争取,但是半年多没有动静。小A就觉得他说话不算话,不开心,老板给安排什么工作,虽然也在做,就没之前的积极性高。有一次老板跟小A说,希望ta能多承担些工作项目,好好表现,让新领导看看ta的能力,加薪也会水到渠成。结果小A就和老板说,我的工作在做了,先把手上的做好,其他的等加薪再说吧~结果就是离职前的几个月,整个大部门的加薪名单并没有小A,后来跟老板聊了一次,发现其实是有ta的,领导也批了,但老板觉得不合适,就拿掉了。最后小A不止失去了加薪的机会,还失去了老板对ta的信任。真是血淋淋的教训啊~
那在运营工作中,该如何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呢?答案是:要从用户角度出发,不要走入“结果导向”的死胡同。
1、产品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得到认可。
比如:比如拆书帮这个社群,是希望爱读书,爱学习的人一起慢成长,每周都会给这样的拆书家or学习者提供拆书活动,让大家坐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对于拆书家的成长提升还是很快的。
2、用户遇到问题时,要重视每一个意见,把它记录下来,快速解决并迭代。
比如说拆书家在拆书时,有些学习者并不能马上get到你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个时候要记录下他的想法or建议,想想怎么加入到下一次的拆书内容中,更好的给学习者带来价值。
3、对用户的每一次反馈与帮助,主动说谢谢。
因为只有对我们还有期待和想法的人,才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个角度来看是来帮助我们进步的。如果真的不想使用我们的产品,就会直接对我们不理不睬了。
但这里要说一下,从用户角度出发并不是只考虑用户,也要考虑最终的目标。因为运营不是为了自high,取悦所有的用户,而是通过运营,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