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问我:“柴老师,我家孩子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随便一个霸道点的孩子就能把他吓得不敢说话,甚至哭泣!但是在家里,稍有不顺就大发脾气、大喊大叫、哭闹不止,我该怎么办?”
遇到这种孩子,很多家长头疼不已。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
“窝里横”吧。
为什么有的孩子家里与家外的表现有如此大的差异?
问题的“病根”到底在哪,该怎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聊聊。
01
“窝里横”孩子,让我想到了一句歇后语:耗子扛枪窝里横。意思就是对自己人爱发脾气,对外人却不敢。
很形象,是吧!
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我们父母很大程度上没有原则的让步有关。
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么完全没有原则,要么定了规矩,却轻易妥协。
比如全家吃饭的时间,孩子不吃,父母说不吃等下就没有吃的,讲一大堆道理。过会孩子说饿了,父母边教育边做吃
的说,开始叫你吃,你不吃,现在知道饿了吧,下次记得...
孩子一脸淡然的站在那里习惯性地听着你的唠叨,两眼盯着食物,下次依然再犯...
再比如孩子早餐想吃面包,妈妈说:“家里面包昨天已经吃完了,明天妈妈买面包给你吃好不好?”
孩子一听,马上就哭闹:“不,不,我就要吃面包!我就要吃面包!”
最后,妈妈拗不过孩子,最后无奈地跑下楼去买面包。
时间久了,孩子就有了经验:多哭、多闹,目的就能达到。
孩子很聪明的。当第一次通过发脾气、哭闹尝到甜头后,接下来他们就会把这招用得炉火纯青。
然而出门面对陌生的环境,没有人去迁就顺从他,在家里
“哭闹、蛮横”那一套在外面不管用,这一招就失效了。所以有的孩子在外面就压抑自己的需求,一回到家,又开始对家人颐指气使。
02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窝里横”都是有目标的。
他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横”,只针对溺爱自己、包容自己的人。
在幼儿园最常见的是对妈妈、爷爷、奶奶不客气。
印象最深刻的是,下雨天爷爷来接孩子,爷爷让孙子坐在自己的腿上帮忙换鞋,我说:“爷爷,沫沫现在能自己穿鞋了,让他自己来吧。”
爷爷呵呵一笑:“没事,马上就换完了。”沫沫感受到我的目光,自己站了起来。
接下来爷爷的举动惊呆了我的眼球,一位60多岁的老人将孙子抗在自己的肩膀上,举着伞,看着他那本不是很直的脊梁被压得更弯,我连忙喊道:“爷爷,让沫沫自己走吧。”
爷爷笑着说:“没事,免得雨把孩子淋到了,衣服也弄脏了。”
从爷爷的言行,我也就不奇怪:孩子以前骂他的行为了。
放学,天天爸爸来接孩子。
天天看到是爸爸,在队伍里说:“怎么是爸爸呢?不是妈妈来接我吗?”
我问:“爸爸来接你不好吗?”
天天不说话,最后了解到:原来爸爸接,在回家的路上,不管天天怎么哭闹,都不会买零食吃,他知道这一招对爸爸没用,所以他不喜欢爸爸来接他放学。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很会看脸色,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所以一些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一个样,在爷爷奶奶面前又是另一个样。
很多爷爷奶奶,对孩子百般宠爱,舍不得孩子受一丁点委屈,每次父母管教孩子,老人就站出来当孩子的“挡箭牌”。
即使这样,孩子也一点不知道心疼爷爷奶奶,稍不顺心意,就耍小脾气,对爷爷奶奶更是恶语相向,仗着长辈的包容,孩子也越来越霸道。
那个最宠爱孩子的人,却成为孩子最不尊重的人。
03
孩子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表现出胆怯,很多时候,是因为在家里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没能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方法。
记得去年孩子刚入园,浩浩拉彤彤,彤彤大声喊:“讨厌你。”用手把浩浩的手甩开,浩浩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走过去问:“浩浩,你是想和彤彤玩对吗?”
浩浩点点头。
我接着问:“彤彤,你是不是讨厌浩浩刚才把你拉疼了,不是讨厌浩浩对不对。”
彤彤说:“是的。”
‘彤彤,我想和你一起玩,可以吗?’
彤彤说:“会的,但他不能弄疼我。”
接着我对浩浩说:“记住了,下一次你想跟谁一起玩,就说,
‘XXX,我能和你一起玩吗?’这样小朋友就会和你一起玩了。”
之后,他在想跟谁玩,他都会先问:“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这样的案例很多,主要是现在家庭,独生子女比较多,很多孩子每天宅在家,很少出门与同龄人交流玩耍。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没有教孩子如何打招呼、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处理争执,因为年龄特点的原因,孩子单独处理社交问题的能力有限,遇到不熟悉的人,很容易出现害怕、退缩和焦虑的情绪。
慢慢的孩子对我们形成了依赖,到了外面,发现在家那套“哭闹、蛮横”的法子不好使,自己又不会跟小朋友相处,就自然会感到害怕和恐惧,然后想要逃避了!
孩子在外受挫,回家后就会冲家里人撒气来宣泄,这时,我们可能以为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各种宠溺,这种角色和身份的转变,也很容易让孩子生成“窝里横”的矛盾性格。
04
想改变孩子这种“窝里横”的行为,父母首先要身教言传,如果父母在外和颜悦色,回家就把暴脾气发泄给家人,孩子很容易就耳濡目染。
其次,别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孩子还小,可塑性很强,孩子所有的学习都是通过探索习得的,我们首要做的就是先别急着给他们打上标签,比如说“窝里横”,“胆小”,“没出息”。
因为啊,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朝着那个方向越走越近。
接着前面说到无原则宠孩子不好,说白了就是,在家里没有给孩子建立规则或者家里的规则比社会人际交往规则松太多,孩子很难适应外面的环境。
所以呢,我们在家也要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没有规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私,对父母也越来越放肆。
最后,让孩子跟情绪做朋友。在孩子没有建立起规则和学会处理小朋友间关系时,孩子还是会哭闹,发脾气。
这时,我们需要多点耐心,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
“你心爱的卡子坏了,妈妈知道你很难过,想哭就哭一会。”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饿,6:00就是晚餐时间了,你先出去玩一会吧,马上就可以吃了。”
慢慢的,孩子情绪得到宣泄,自然会冷静下来。
然后我们就要告诉孩子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比如说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重复这样的过程,孩子将逐渐学会冷静处理问题,而不是发脾气和哭闹。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处在探索世界的阶段,趁孩子还小,尽量去纠正孩子的“窝里横”。
千万别让孩子学会,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
噗噗爸爸简介:幼稚园柴老师;90后奶爸;家有儿子一枚;武汉市语言、健康、科学优质课一等奖;致力于分享一线育儿观察案例,让您更加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