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教授去拜访一个禅师,他到了禅师那里就说,我是一个教授,我拥有什么样的权利,我有什么样的地位,我怎么怎么样...我想跟你学佛法。
禅师说你愿意先坐下来嘛?
博士说:好的。
禅师说你要喝茶吗?
博士说:好的。
禅师开始倒茶,当茶杯已满时,禅师还在继续。
博士说,茶满了。
禅师说,正是这样,如果你带着很多的知识过来跟我学习,你就会像这个茶杯一样,当它是满的时候我是给不了你什么的。
之前上课的时候,我当时也是问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这个溢出茶杯的水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是我们固有的知见。充斥在头脑里的心念。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罗伯特奥曼在1976年发表的论文当中指出:如果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讨论问题的时候,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两人达成一致。
换句话说,如果争论的不欢而散,那么其中一方必然是虚伪的。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当中都会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我们的头脑里面都装有太多的概念。我们去听一个新的课程、了解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很难把我们已经有的知识体系、概念放空。
在听的过程中已经充满了冲突和纠结,当带着自己过去的知识框架,带着自己头脑里面经装满的概念去了解一个新的事物、新概念时通常在听的过程中,听的人脑子里面或者心里面已经争吵不休了,我想这种体验大家都应该有过吧!
人在做判断时,是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另外一种是律师机制:先有了结论,再去找证据。
世界上科学家很少。
绝大多数人都爱能印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
我们不但不爱看,而且还会直接忽略那些不符合我们已有观念的证据。
我们不仅是不爱听,不爱看不爱了解那些跟我们已有观念有冲突的新东西。
所以说,对于已经装满了自己知识框架的人来说再去学习,又浪费钱以又浪费时间。
这些人去学习都是为了寻找认同。就是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做同样的一件事情。
那些能够赚钱的电视节目都是能够让观众感觉到被认同!让观众觉得我也是这样想的,这个东西是对的,之所以他认为这个东西是对的或者好的,是因为正好印证了他头脑里面已有的观点。这些他看到的新的东西或者听到的新的东西就会变成他证明自己已经相信的那个观点的更多的一些证据而已。
前些天简一训练营有一个争论。引发的思考的结果如下:如果非要说有个真理在,真理在哪里?真理在思维止息的地方,在心念的尽头。----所以,所有以追求真理为名的绕(论语),都是缘木求鱼。----真理,放下头脑就是了。不愿放下头脑的人们,并不是真的要真理,要的只是在头脑的世界里获得意淫的存在感。他们可以用他们的头脑编织出一套一套关于真理的理论,称为哲学、科学、宗教,...,然后世代相传,称为文明、文化。他们的理论包含了几乎一切,唯独没有包含真理本身。----很多求知若渴的人抱着这些理论意淫,获得了超越a片的快感。----爱是做出来的,不是意淫出来的。同样,真理也是做(行动,体验)出来的,不是绕(说)出来的。 ——赵庆旺
讨论给予的启发是:真正去体验那种把杯子全部倒空的感觉吧!就是我们在上次微课里讲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静心,体验“思维止息的地方,心念的尽头。”
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形式,最重要的是你能够看出或者觉察到那些杯子里面溢出的水就是我们的念头,如果说你尝试做过任何形式的静心,就会知道你的念头有多少了?
做好了准备去面对一个人或者一个新的事物的时候,你会带着那种孩童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你就会想要去了解这是什么呢?
他是如何发生的呢?
你带着那份好奇心,面对一个新的人或已经认识很久的人,你去带着这种心态去看的时候,会发现我其实我从来不了解他,我从来没有了解过他。
我们每个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角色和身份。爸爸妈妈妻子丈夫老师企业主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的身份和角色。
在做的每一个行为和判断时都是处在不同的角色和身份里。在大部分时间里这个是正常的,然而也要去问自己:我有没有给自己留出那种完全没有任何角色和身份限制的这样的空间,哪怕每天就给自己这样半个小时或者十五分钟。
就是我谁也不是啊?
去感受一下跟你的家人在一起,忘掉了你的身份和观点。你就是围绕在他周围的空气,你打开了自己整个生命的那种存在状态来跟他在一起,听他说话,没有观点的限制、评判。完全的去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验他,理解他。
尝试着去表达爱与理解,而不是观念和道理。
也许你的朋友或你的家人会突然间特别感动,说:认识你这么久了,从来没有感觉到像今天一样被你读懂了。
我是谁是我们在生命中唯一需要问的问题,去发现我们的本质和我们的身份,是我们生活在这里的唯一的原因,唯一的目标。了悟我们的本质实在太重要了!
这样的话,对于很多人来讲不陌生!我们读了很多的书,听过很多的演讲,从已经了解到的知识体系我们已经了解到的概念、信息里面这些都是常被提到的。甚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说出:每个人内在都有佛性,都是光和爱。
然而关健是能不能活出来?
在这个图上我们看到了超意识、意识和潜意识。在这个图片上我们看到的超意识,其实就是能够去觉知的部分。很多人都会说我们要觉知自己,要去做内关,要去观照自己。
我们如何知道,只是知道概念还是真的可以做到运用觉知的力量。
很多修行闭关练习觉察能力也是在启动超意识部分。我们静心的时候也要学会去运用我们的超意识去觉知我们的念头直至念的尽头,止息的地方。
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有时候会说我们要去培养自己的悬浮注意。
悬浮注意就相当于我在做咨询,然后放一个注意力在我的额头顶,它能够俯视看到我正在做的工作。相当于自己给自己请了一个督导看着我正在做的事情,这样就会有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知道我在做什么。
奥地利的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弗兰克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所热爱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心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是不能被剥夺的。
要知道,他说这话的时候是在纳粹的集中营里。这样的处境下他都会发现原来我是有选择的。他在那样的处境下也开始活出了生命的光彩。
修蓝博士和他的学生玛贝尔给到的方法是通过念诵对不起,请原谅我创造问题的那部分来对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负责任。
当然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是选择指责和埋怨别人。
除了这个方式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重要的是启动自己的内在觉知能力,去发现你生活当中的那些困境,那些痛苦是源于你潜意识的一些扭曲的记忆和认知。你看到了,并且能够原谅自己,同时愿意百分之百的为这个处境来负责来面对。在你做了这个选择的瞬间,生活就不一样了。
看到我们内在创造问题的那部分就需要了解潜意识。
潜意识是情绪的部分,有的人把它叫做内在小孩。它储存了我们所有的记忆。佛教里面也把它叫做阿赖耶识或者种子库。它只是如实地记录你生命当中发生的那个当下你内在的情绪体验以及产生的认知。
在你三岁或者六岁以前就是种子记忆,后来你成长的岁月里种子就开始慢慢的发芽形成因果规律。
如果你了解了,你的内在是这么的丰富,你的意识还有不同的功用区域,也学习产如何去运用它们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了,那你就进入了我们的修身之旅了。
在练习觉知能力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次弟。
大多数人活得麻木,属于不知不觉的群体。
开始学习运用觉知的这些人,会开始学习承担责任。比如抱怨和指责别人之后,开始自省,为什么要把自己感觉到的不好的情绪推卸给别人来承担,这意味着自己是脆弱和没有力量的。因为不能面对自己的脆弱和无力所以就推卸出去。
脆弱和无力的表现,不仅是看起来懦弱,反而是具备攻击性的。那些攻击社会,危害他人生命的人,都是不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的人。
评判别人的人,是因为担心别人评判自己才“先发制人”的去评判别人。这种模式的形成过程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经历里,养育者不能承担自己的情绪责任,强压给孩子来承担,变成了一个传递。
希望后知后觉的人意识到这是一种轮回,然后从自己意识到的这一刻斩断此轮回,负起自己本来应该负起的责任。把自己家族世代传递下来的模式斩断,同时也不去抱怨,为什么是我来做这些事情。怀着感恩祖先,爱他们的心情来做这件神圣的事情。
潜意识没有被照亮过的人,很难去照亮别人,所以先学习如何照亮自己的潜意识,内在的黑暗,然后才能去爱别人,深度的理解别人。爱与理解是此时最大的神通力。
接着就是当时当觉,刚生出一个情绪,正在指责,抱怨别人的行动当中时觉知到了。然后停住了这行动,开始自我负责,觉察自己情绪背后的渴望和期待,无助和脆弱,恐惧和焦虑。然后去平息它,爱自己,满足自己。
先知先觉是,有一个情绪出现,同时也生出一个想要去怪罪某人的心念来,马上就意识到了,没有等它转化成行为,就在自己的内部让它烟消云散了。这个群体的人,就很少承受不负责任产生的果的恶性循环了。
推荐电影——《和平勇士》《V字怪客》。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和平勇士。这是给自己和世界最好的礼物!
ice": 3�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