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36册的书目前已经出了大约一半,批评之声可谓不绝于耳。
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作者自身对这套书的定位:轻松好读的中华史。
有人批评有些历史事实不够严谨。我承认。有些地方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大大增强了文字的可读性,虽然对历史细节稍有改变,但核心的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没有受到影响。
有人是这么说的:
把《庄子·说剑》的“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翻译为“庄子一身剑客装束,大步流星走到了王的面前”。《释名·释姿容》:“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汉典趋:“本义:快步走”,而庄子是“不趋”,也就是没有快步走,易中天却翻译为“大步流星”,汉典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迈得大,走得快”。
如果按照高考阅卷标准当然是翻译错了,但是这种艺术化的改造并不需要大批特批。
有人批评注水太多。我也承认。主要表述的意思几句话就能讲清楚,但是讲了很多故事。但这不是凑字数,而是使历史更立体、丰满的手段。
有人评价史料不足,论证不严密。我也承认。过多的学术化语言和材料,会让文字不轻松不好读,本书的受众主要是一般的爱好者,而非学术圈内的专业人士,如果掉书袋反而没了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