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即将荣升为宝妈,心中万分忐忑,不知自己能否胜任这份长期而又光荣的工作。
请教了一些已经荣升为宝妈的朋友们,她们有的是借助家中老人帮忙带孩子,自己忙里偷闲;有的是通过看书育儿,有的看一些公众号,结合众人的建议,我还是觉得有必要系统的看一些育儿书,再再结合自家宝宝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照顾宝宝。
相信有不少朋友在初为人母的时候,也会选择看一些书了解自己的宝宝,可是当你发现自己买了一堆书,拿回来看的时候,发现有些书有用,有些书却只是泛泛的说说,对自己用处不大。
我自己就遇到这样的情况,买了一堆书,感觉对自己有用的也就那么一两本,我就在想不如,将自己的读后感,分享给更多跟我面临同样选择困惑的朋友,给大家在挑选育儿书籍的时候,提供一些个人建议,希望大家能喜欢。
《西尔斯育儿经》版本说明: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书,是我买的第一本育儿书——《西尔斯育儿经》,
(是看购买评论买的)此书,此书版本为2013年第三版,购买版本为2017年4月第10次印刷版本(足见这本书得有有多畅销啊!)。
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对夫妻,共育有八位子女,看作者名字,(我估计先生)威廉.西尔斯是医学博士,儿科教授,(爱人)玛莎.西尔斯是一名资深助产士,知名婴儿分娩与母乳喂养专家。
本书框架结构: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共464页):
第一部分:培养孩子良好品行
第一部分,共有11章,第一章重点介绍两位作者养育子女的 重要原则:依附性养育。个人感觉第一部分内容令我很有帮助。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内容介绍的都是0-3岁的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
第一部分开篇首先介绍的是:依附性养育原则,
介绍养育0-3岁孩子注意的问题(个人认为,对我有帮助,改变了我一些对育儿固有的看法)
对孩子学会说“不”
如何处理孩子的怒气
喂养出良好的行为
睡眠训练
帮助孩子表达情感
第二部分: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这部分内容有五个章节,个人认为对我有用的是替代打屁股的方法以及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打屁股: 可以?不可以?
替代打屁股的方法
打破令人讨厌的习惯
管教令人讨厌的行为
兄弟姐们间的争斗与对抗
第三部分:为孩子一生进行管教
第三部分有三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讲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品行。
第二章节,培养健康的性别意识
第三章节,特殊阶段对对特殊孩子的管教
读书摘录
在摘录开始之前,先让大家了解一下,
书中所说“依附”,指的就是你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系方式。
(这在第一部分第一章有重点介绍,下面的摘录内容主要来自第一部分,针对依附性养育十大原则,进行摘录,其中不少内容让我受益匪浅)
养育孩子取决于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以感情紧密连接的关系作为坚实的基础,父母才可能平衡而不失偏颇的养育子女。
在本书作者看来,管教不是对孩子不良行为做出反应,而是指你对孩子良好品行的鼓励。
(这个观点对我来说,纠正了我对管教一词一些负面的看法,我对于管教一词的看法,也仅仅是觉得,出现错误纠正,是管教,没有觉得鼓励也是一种管教,当然书中对于鼓励的方法也有介绍,并不建议大家过度鼓励。)
第一部分内容摘录:
摘录书中第一部分内容:第一章节,依附性养育的十大原则,摘录部分养育原则内容:
要了解孩子心思。
我们将教会你如何用“孩子的眼光”来看问题,让你了解什么是孩子的行为,并且能够想出办法去队孩子的行为加以引导。
最初,我们总是感到担心,害怕会让孩子们控制我们,因为我们在书上读到过好的父母总是能控制住局面,我们自己就是带着这样的观点长大的。
然而,当我们发现如果我们鼓励孩子们的观点,事实上,是有助于对他们加以监督和管理的。
(之前,我总觉得对孩子一些看似无理的要求要强硬,基于书上的这个观点,在以后的日子里,看来还是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做出一些妥协。)
期待孩子服从管教
孩子是否听话取决你的态度,你指望他顺从你,他就会做到这一点,如果你放任他,他也就不听你的话。
(个人觉得“你指望他顺从你”这句话翻译的有些问题,意思是不是你教导他顺从你呢,看下面的内容,感觉这么说更贴切些)
在孩子们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如果你不告诉他们,他们压根儿就不明白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请你记住,孩子们需要有所限制,以免失去控制,而且希望父母能够固守这些原则。孩子们(原文:他们)会不断地试探这些限制的底线,看看父母(原文:你)会不会毫不动摇地坚持。
假如父母放弃限制的底线,孩子们就会感到焦虑不安,觉得没有一个人能够强有力的控制他,对于孩子来说,他会为此提心吊胆。
(我不太明白,如果不为孩子限制原则,孩子为什么还会提心吊胆?他们不是更开心才是吗?这也许需要我日后慢慢领悟)
为了使孩子成为好相处的人,你必须设想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然后帮助他去遵守这些行为。
(这句话,是不是在说:要因地制宜的为孩子制定规则,符合孩子自身的性格,你不能要求一个性格外向的孩子,天天面壁思过,那估计她很难做到。)
培养孩子的自信
孩子不良行为越多,受到责罚就会越多,这增强了他心中的愤怒,并且降低了他的自信,从而让他做出更多的不良行为。
(这我深有感触,在我认识的同学当中,有一些小时候做错一些事情,现在看来没那么严重,但被父母过度的惩罚,导致自己后来破罐破摔,做错的事情越来越多,自己反而不觉得错,哎。)
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从一开始就必须培养孩子内在的良好感觉。
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越亲密,孩子管教起来越容易。
要做依附性养育的父母
首先就是毫无保留接受孩子的各种暗示和需求,不必担心会宠坏他或者反过来被他牵鼻子走。
(这个我感觉还是需要分事情区别对待吧,留待以后慢慢检验吧)
1.对婴儿啼哭做出反应
当宝宝啼哭时,你是不是应该立刻把他抱起来,这样,会不会惯坏他?
(我的确听朋友说过,孩子哭,不要立即抱起,书中却不这么认为)。
书中观点:
当孩子啼哭时,千万别让孩子一直去哭,要立刻对啼哭做出回应。
孩子啼哭时他的语言——父母应该倾听他。
宝宝啼哭绝不是毫无意义的,它是宝宝对食物、怀抱、休憩、社会交流,给出的需求信号(原文:能够得到满足)。
对孩子啼哭做出回应,是父母教会孩子信任的第一步,是对孩子管教中的第一课。
有时候,尽管你抱了他,喂了东西,你的宝宝还是看哭,因为这都不是宝宝想要的,这时,你就要仔细探究,做一切可以给他帮助的事情。
啼哭,是宝宝最初的交流手段,父母一定要仔细倾听。
如果宝宝啼哭没有得到及时回应,他们就会越来越少利用啼哭来促进亲情,反之,会越来越多的利用刺耳哭声取代啼哭。
(这部分内容,对我即将成为人母,很有指导性!)
帮助孩子表达情感
养育孩子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孩子对别人敏感,然而,为了了解别人,孩子们又首先必须具有对自己敏感。
他们必须清楚地识别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并在适当的时候把这些情感自如的表达出来。
这是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开端,也是学习在成长之后保持情感平衡的第一步。
表达情感,并不意味着孩子受到情感伤痛后,每一次都可以随意地发作,而是指他应该在表达情感和把情感埋在自己的心里这两者之间实现一种和谐的平衡。
如果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情感表达,实际上就是是对孩子情感表达(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做出生气地回应
“我不想再听你嚷嚷那无聊的死鱼”
“我会给你点儿颜色看,看你再嚷嚷”
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如果做出这种反应,会使孩子产生恐惧,(会逐渐地)把孩子变成不会表达情感,麻木的人。
(再后来,父母看到孩子这样),父母会更加责备孩子,进一步压制孩子的情感(比如,我都告诉你不要给鱼喂的太多),这会让孩子内心充满内疚和伤害,而且不管表露出来,逐渐导致孩子大发脾气。
(书中图片,书中还有一些行为对比图片)
(想一想身边还真有这样教育宝宝的的朋友啊,相信他们也是在不知觉的情况下,不知道这么做会对自己的宝宝产生多深远的影响,看来还是有必要学习一下啊,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啊)
如何听孩子的话里的弦外之音
(在我的想法里,我以为孩子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其实不然,孩子们在说话的时候,有时候也不仅仅指的就是文字表面的意思,书中提到能够说出弦外之音的孩子都是稍微较大的孩子——7-10岁)
如何平复孩子的怒气
愤怒人之常情,作为父母,应该努力了解孩子们发火的原因,帮助孩子拥有内心的平和,首先要求父母得拥有平和的心境。
(当孩子们生气的时候,相信父母也处在爆发的边缘,如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也是父母的必须课啊! )
若父母不恰当的表达愤怒,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管教。
父母的愤怒会让你父母对孩子的反应变得阴沉起来,孩子们也会察觉出你的愤怒,而且很不幸的认为父母的怒火就是冲着自己的。
在生活当中,你唯一能够控制的只有你自己的行为。你处理愤怒的方式决定了愤怒是为你和孩子所用,还是给你们带来伤害。
整体感觉:
个人感觉,书中第一部分内容对我个人还是很实用!
改变了我很多习以为常的(主要也都是来自自身父母对自己的养育经验,以及一些被朋友灌输的,或者不知从哪里看到的)的一些观点。
本书更多的是通过作者自身的养育经验,为我们讲述养育孩子的一些作者认为正确的观点,告诉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在形成亲密关系后,指导孩子的行为,形成健全的人格。
个人感觉,本书,是通过作者的理论体系,带出孩子的问题以及指导方法,案例逻辑性不强,不是根据孩子的年龄来,有些问题的案例(书的前半部分)是年纪小一些的孩子,有些问题的案例(书的后半部分)有些年纪大的孩子的案例,其中还穿插一些年纪小的孩子的案例,对于有着想了解特定年龄段的行为的父母而言,看起来,可能会感觉有些跳。
不过本书的整体理念,我还是很赞同的。
初次写书评,写的不好,还望各位家长多多指正。